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韧性社区”治理机制研究–以浦东H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23 02:51: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区被喻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细胞单元”或“神经末梢”,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稳定。一项针对全国的调查显示,社区易遭受各类灾害、危机的冲击,有80%的突发危机事件都发生在社区。而在当前全球面临多种风险的情形下,“韧性”正在成为全球治理中的一个高频词。

自2020年初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影响了作为社会基本单元的社区内部治理的方式。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态势下,韧性社区治理已经成为了诸多社区的在选择社区治理机制的首要选项。由于韧性社区治理机制自身具备很大的弹性,在调整社区内部主体之间的关系,调动各方资源方面作用十分明显。

本文以疫情期间上海浦东海棠名苑社区的韧性社区治理机制为典例,通过对该社区在疫情期间的具体表现进行剖析,分析出我国诸多社区任性治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总结出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韧性社区治理机制。韧性治理机制作为风险状态下的优秀治理模式,在世界各国社区治理过程中内得到了广泛应用。韧性治理一般要历经计划、吸收、恢复和适应四个阶段,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主要任务。上海疫情期间,以浦东海棠名苑社区为代表的诸多社区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本社区的韧性社区治理机制的构建。与此同时,这些社区在构建韧性社区治理机制时也表现出了社区应急能力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社区内外部支持力度不足以及社区参与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利用内外部力量提升社区应急能力、提升社区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吸收社区多主体参与等手段加以优化,以总结更多社区治理的有益经验由我国其他社区加以借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韧性社区治理机制的构建前提,吴晓林(2020)认为社区易遭受各类灾害、危机的冲击,有80%的突发危机事件都发生在社区。柳红霞,邓涛(2017)认为由城镇化加速推进带来的城市规模扩大、社会关系变迁等新挑战,使得城市社区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防治任务变得愈加艰巨。王磊,王青芸(2020)认为,面对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特征的风险社会,科层刚性治理的局限性与社区脆弱性日益凸显,亟需打造更具韧性的社区应急管理方式。

对于韧性治理机制,学者们研究成果颇丰。陈玉梅等学者(2017)认为,城市治理的韧性反映的是社会结构中的抗拒力,其功能表现在推动资源高效整合、保证社会有序运行等方面,因此,应充分挖掘韧性城市的合作包容、多元资源、社会参与等内在潜力。Linkov and Trump(2019)建立了“韧性-治理”分析框架,将两者作为整体进行研究。在该框架中,韧性治理包括多个领域和时间阶段,韧性治理一般要历经计划、吸收、恢复和适应四个阶段。朱正威,刘莹莹,杨洋(2021)认为,韧性治理成为“韧性城市”“韧性社区”建设的核心策略,用以克服风险社会情景下城市(社区)脆弱性与科层刚性治理的局限性。

我国学者针对目前的疫情态势,也对我国的社区韧性治理提出了一定的思考。洪祎丹等学者(2021年)结合疫情现状,对浙江未来社区的社区韧性治理进行分析思考,分析社区韧性治理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陈涛、罗强强(2021年)以社区实例,以对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因应与调适为主题,围绕着社区韧性治理,立足中国本土化的城市应急管理情景,对典型个案进行深入调研,较为全面地探讨了社区在重大突发公共危机响应中的运行机制与行动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04-20—2022-05-01 查找及汇总文献

2022-05-02—2022-05-07 确立论文思路,撰写论文提纲

2022-05-08—2022-05-19 论文初稿写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吴晓林.建设“韧性社区”补齐社会治理短板[N].光明日报,2020-03-25.

[2]王磊,王青芸.韧性治理:后疫情时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常态化治理路径[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6):75.

[3]韧性治理:城市社区应急管理的因应与调适——基于W市J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个案研究.[J].求实,2021,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