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缺席审判之应用思考与完善开题报告

 2024-07-03 09:21:23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缺席审判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刑事诉讼制度,对于打击犯罪、维护司法公正、保障诉讼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层面不断完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但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选题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完善路径,以期为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学术界对其研究也逐渐增多,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特征、功能、立法沿革、适用条件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分析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背景、目的和原则,阐释该制度在我国刑事司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系统梳理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以及判决的执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并结合司法实践案例,分析该制度在适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适用范围不明确、程序保障不足、域外判决承认与执行机制不完善等。

3.借鉴域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例如德国、美国等国家在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方面的立法经验和司法实践做法,分析其合理性和可借鉴之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并遵循以下步骤展开:
1.文献研究阶段:-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与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学术论文、案例汇编等,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重点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概念、特征、功能、立法沿革、适用条件、程序保障、域外判决承认与执行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完善建议。


2.比较研究阶段:-比较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异同,例如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在适用条件、程序设计、权利保障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域外判决承认与执行机制的差异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
1.视角创新:-将从权利保障和诉讼效率相结合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完善路径。

-既要注重保障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要考虑提高刑事诉讼效率,实现打击犯罪和维护人权的双重目标。


2.内容创新:-将结合我国最新立法和司法实践,对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适用范围、条件、程序、判决的执行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陈瑞华. 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中国式构建[J]. 法学研究, 2017, 39(06): 46-60.

[2] 车浩. 论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程序的完善[J]. 法学, 2021(04): 104-115.

[3] 周亚岚. 域外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J]. 法制博览, 2022(10): 123-12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