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暴雨作为一种极端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具有突发性强、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常常引发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江苏省暴雨事件频发,对该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深入研究暴雨的形成机制、发展演变规律以及致灾机理,对于提高暴雨预警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减轻暴雨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暴雨一直是气象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国内外学者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暴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暴雨过程的个例分析:许多学者针对特定区域的典型暴雨个例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陶诗言等(1980)对长江流域梅雨锋暴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指出梅雨锋暴雨的发生发展与低空急流、切变线等天气系统密切相关。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天气形势分析:利用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等,分析2018年江苏省此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包括高低空急流、切变线、低涡等天气系统的位置、强度、移动路径及其相互作用,揭示大尺度环流背景对暴雨发生发展的影响。
2.中小尺度系统分析: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资料和雷达资料等,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中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中尺度涡旋等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背景的相互作用,探讨中小尺度系统对暴雨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例如MCS的组织化过程、中尺度涡旋对水汽辐合的促进作用等。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资料收集与处理:收集2018年江苏省此次大暴雨过程的相关资料,包括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雷达资料、卫星云图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等。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和预处理,包括剔除错误数据、插值处理、坐标转换等,为后续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2.天气形势分析: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此次暴雨过程的天气背景、环流形势演变特征,包括高低空急流、切变线、低涡等天气系统的位置、强度、移动路径及其相互作用,绘制相关天气形势图。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将综合利用天气学、动力气象学、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知识,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小尺度系统以及物理机制等多个角度对2018年江苏省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全面的诊断分析,以期更全面、更深入地揭示此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理。
2.研究方法的创新:本研究将结合传统的物理量诊断方法和现代数值模拟技术,利用高分辨率数值模式资料、再分析资料等多种资料,对暴雨过程进行精细化分析,以期更准确地刻画暴雨发生发展的物理过程。
3.研究结果的创新:本研究将着重分析此次暴雨过程中中小尺度系统的作用,以及不同尺度天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为提高江苏省局地暴雨的预报准确性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颖,智博文,王叶红,等.2018年8月黄淮地区一次极端降水过程的水汽特征分析[J].气象,2020,46(01):31-41.
[2] 俞小鼎,姚叶青. 近10年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J]. 气象学报,2016,74(03):321-336.
[3] 丁治英,王东海,何立富,等.2016年7月19—21日北京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J].气象学报,2017,75(05):749-76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