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公民法律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基石,直接影响到社会治理的effectiveness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公共事件中,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不仅关系到事件本身的解决,更关系到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的维护。
本研究选择“公共事件中公民法律意识问题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法治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主要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案例,分析公共事件中公民法律意识的缺失表现及危害,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主要内容
1.绪论: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方法和思路,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遵循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的原则,对公共事件中公民法律意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公民法律意识、公共事件、网络舆论等相关理论,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案例分析法: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例,对案件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分析事件中暴露出的公民法律意识问题,并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视角新颖:将公共事件作为切入点,探讨公民法律意识问题,视角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案例分析深入: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例,进行深入的案例分析,揭示事件中公民法律意识的缺失表现及其危害,并探究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对策建议可行: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社会现实,提出提升公民法律意识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王礼. 网络舆论引导下司法公信力提升路径研究——以重庆公交坠江案为例[J]. 法制博览,2019(35):211-212.
[2] 谢辉. 重庆公交坠江案中乘客的社会责任探析[J]. 法制博览,2019(36):222-223.
[3] 李瑞. 公共事件中的网络情绪及引导机制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