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跨文化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发现在不同文化下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的差异。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关系,但是著名的伊斯特林悖论却曾经指出,在有些国家中,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并没有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如一些发达国家。一种普遍的结论是,当社会经济地位提高到一定程度,对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就不再明显,但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出现了伊斯特林悖论(如中国),不同的学者对此看法不一。可见在跨文化背景下研究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容易混淆变量。因此,本研究基于文化内视角,以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中最常见的“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维度为调节变量,分别研究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文化价值取向和社会经济地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文化价值取向分为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社会经济地位分为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和客观社会经济。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步骤:
4. 参考文献
[1] Campbell, A. . (1976).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31(2), 117-24.
[2] 杨沈龙, 郭永玉, 胡小勇, 舒首立, amp; 李静. (2016). 低阶层者的系统合理化水平更高吗?——基于社会认知视角的考察. 心理学报, 48(11), 12.
[3] Adler, N. E. , Epel, E. S. , Castellazzo, G. , amp; Ickovics, J. R. . (2000). Relationship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social status with psyc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ing: preliminary data in healthy white women. Health Psych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6), 586-9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4年3月12日之前,按照指导教师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2、2024年5月1日之前,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选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和英文翻译任务,及时填写论文指导记录表。
3、2024年5月15日之前,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反复修改论文;按照学校要求,进入指定系统中检测论文的复制比(查重),复制比高于30%的,要进行修改。经过指导老师同意,在毕业论文系统中,提交初稿。
4、2024年5月20日之前,根据指导教师的意见,持续修改论文;经过最后一次毕业论文复制比的检测。如果复制比高于30%的,需及时进行修改,直至符合学校关于毕业论文复制比的相关要求;如果复制比不高于30%,经导师同意,在系统上完成毕业论文的定稿提交。
5、2024年6月5日左右,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6、2024年6月10日之前,根据答辩专家的意见,修改论文。经指导老师审核、确认,在系统中上传论文的最终稿,并打印、装订、存档。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