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应用,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
一方面,网络媒体凭借其便捷性、互动性和多元化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用户,导致电视受众分流,收视率下降;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也为电视传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渠道,促使电视媒体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的传播环境。
在此背景下,网络自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依托互联网平台,以共同兴趣、目标为纽带,自发形成、自主运行,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自组织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传播现象,逐渐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网络自组织参与社会传播的现象也日益普遍,并对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内容生产和受众群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国内学者对网络自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自组织的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对网络自组织进行了定义和阐释,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组织结构、运作模式和社会功能等。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自组织的特征及其对电视大众化传播的影响:分析网络自组织的去中心化、自发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如何影响电视传播的内容、方式、受众等方面,进而推动电视大众化传播的变革。
2.电视大众化传播在新媒体环境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新媒体技术发展对电视受众、传播方式、内容生产等方面带来的冲击,以及电视大众化传播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利用新技术、新平台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3.网络自组织与电视大众化传播的共建机制:分析网络自组织如何参与电视内容策划、制作、传播等环节,以及如何通过互动参与、内容生产、价值共创等机制,与电视媒体构建共生共赢的合作关系。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方法,以期全面、深入地探讨网络自组织与电视大众化传播的共建机制。
首先,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构建网络自组织与电视大众化传播共建的理论框架。
通过查阅相关领域的书籍、期刊、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自组织、电视大众化传播、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变革等议题的研究现状,并梳理出已有研究成果的共识和分歧,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将网络自组织作为切入点,从其特征和运作机制出发,探讨其与电视大众化传播的互动关系,为理解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传播的变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2.研究内容的拓展:本研究不仅关注网络自组织对电视传播内容、方式的影响,更注重分析其对电视传播理念、机制的重塑,以及对电视大众化传播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
3.研究方法的整合:本研究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将案例研究与深度访谈相结合,力求全面、深入地揭示网络自组织与电视大众化传播共建的规律和机制。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雷蕾,王擎.融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共创逻辑[J].当代电视,2021(12):10-13.
[2] 彭兰.互联网平台的组织化传播与社会化传播[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24(01):18-31 127.
[3] 喻国明.移动传播赋权下的用户内容生产研究——以"抖音"短视频为例[J].新闻大学,2018(04):12-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