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琴艺术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传承实践——以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梅花三弄》为例开题报告

 2024-01-02 02:44: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我国《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弘扬民族音乐。民族音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的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学校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践行教育部《新课标》要求,加强中学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古琴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加强了中学生的民族音乐文化熏陶,研究古琴艺术在中学课堂中的传承实践提供了充分的现实和理论依据。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古琴作为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琴曲历史典故上体现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友谊之情”与“聂政刺韩王的家国情怀”等。在古琴音乐的审美特征上也映射着儒,道两家传统美学观念。因此,在中学音乐课堂通过古琴这个艺术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改变多数学生不识古琴,琴筝不辨等诸多现状;也能促进古琴艺术的普及与传承。同时,还能借助和琴器和琴曲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继承。

综上所述,笔者既作为一名古琴学习者,也作为一名未来教育工作者,将浅谈如何通过古琴鉴赏的方式,让学生感悟古琴所蕴含的传统人文精神,传统审美观念等内容。并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古琴作为载体融入进初中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对古琴艺术的认知能力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能力,达到传承古琴艺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并进行实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论文对古琴艺术的理论分析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知网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对古琴理论,古琴艺术等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深入研究和分析了古琴艺术在《梅花三弄》演奏的运用。

(2)案例研究法。论文以湘艺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梅花三弄》为例,对《梅花三弄》的古琴艺术进行分析,了解了《梅花三弄》的美育功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陈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2.DOI:10.27667/d.cnki.gzymu.2022.000161.

[2]肖漫宇.当代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的研究[J].艺术评鉴,2022(03):39-41.

[3]王怡旭.钢琴曲《梅花三弄》对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0(02):80-8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周:搜集大量相关资料,选好题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2周: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论文的写作大纲的指定;

第3周:在图书馆搜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