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美育的大力提倡,初中美术教学对美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美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而且能够开阔学生的眼界。艺术修养在学生核心素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而艺术修养的培养需要借助美育教育。
在美术课程中教师需要将传统美术教学与美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课程核心价值,关注学生美育素质和美育意识的培养与发展。美学修养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美术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艺术技艺和绘画技能的提升,同时还要肩负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责任和义务,通过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艺术品格,达到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目标。因此,本选题基于上述背景,阐述了初中美术课堂的美育的意义,随后就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整体分析,最后,通过欣赏课程、绘画课程和学习日常中挖掘将美育渗透初中美术教学的方法,以此对初中美术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课题首先通过论述选题相关内容,其次通过国内外研究的情况,了解相关经典案例。然后通过研读初中美术教材,根据相关理论和学生学情制定适合初中生的美育渗透的目标、基本内容和实施路径。通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美育渗透;营造轻松氛围,激发美育兴趣;借助学科特点,有效渗透美育;利用现代手段,培养审美能力等策略,将美学的思想和知识渗透到美术的教学中,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潜能。以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美术课程《盛世汴梁》为重点,《盛世汴梁》一课出自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的“综合探索”模块,“综合探索”领域是通过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的美术学习领域。较为系统地论述如何在类似课程中如何将美育渗透到教学过程当中去。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先打破学生以往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局限思维,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然后让学生在实践活动和观察中发现盛世与作品中的不同,从而探究其中蕴含的意义,进而欣赏整幅作品,最后通过绘画苏州的地标建筑。从而对其发挥创造性思维来对建筑造型进行重组和构想,以此引发审美情趣,获得美学体验,从而将美学教育渗透到美术的教材中。最后,由《盛世汴梁》案例中分析出美育渗透美术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以及课程开发与利用层面的价值
本研究运用调查取材法、观察法、交流探讨法、文献检索法等,以现代美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等为理论基础,论文结合教学设计、教案撰写、教学观察、作业收集反馈、教学反思以及师生访谈与调查等实践环节,重点阐述教学策略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质量反馈。对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进行研究,基于初中美术课程实施与教学现状,对“渗透什么”“怎样渗透”等问题展开较为深入的探讨。第一,基于对美术教学特色、美育渗透特点、初中学生心理特征的深刻把握,指出初中美术美育渗透的目标指向,即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寻找创作灵感;创设互动情境,拓展学生的审美思维;善用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核心素养,实现美育教育的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调查取材法:获取教学观察素材、数据和相关体会、经验。
(2)观察法:通过教学过程的资源平台共享和具体分析,观察学生的课堂行为、学习过程等。
4. 参考文献
[1] 杨舒雅.对明确美育推进工作的思考[J].艺术科[1] 杨贵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J].中国音乐教育,2002(1):4-5.
[2] 崔学英.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方法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2020(20):10—11.
[3] 李冬亮.现代美术教学新方法 [M]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七学期第一周举行教育实习动员会暨毕业论文选题准备与毕业论文撰写指导报告会;
2、第七学期第二——十一周进行教育实习,思考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搜集相关资料与素材;
3、第七学期第十四——十五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