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选题背景
对于已经步入大四的我们来说,学大生活即将结束,大学生涯仅剩毕业设计这一个艰巨的任务。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需要我们将四年的课内所学的知识和课外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在我们的毕业设计之中,来检验我们的学习成果。此次毕业设计,我的课题为:南京江北新区南农河段中心港湾公园城市生态驳岸景观设计,这不仅可以让我从中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更好的了解驳岸景观的处理手法与注意事项。我国城市河道面临,水污染,驳岸老化,缺乏生态效益等问题,需要景观人员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对城市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满足人民的日常需求
2.选题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拟解决城市河道驳岸水陆分离的问题:我国城市河道存在使用混净土,砖石等硬质材料驳岸的情况,此举虽然有利于河道稳定,抗冲刷,却使得河道两岸植物与水面长期分离,渗透性差,水陆动植物生活环境受限制,极大降低了河道的物种多样性,进而影响城市整体生态。
3.拟解决河道驳岸空间缺乏亲水性的问题:驳岸是河流和陆地之间的纽带,驳岸的设计的亲水性至关重要,驳岸过高于水面,则产生威胁感,降低人们的亲水欲望。驳岸的单一硬质用材,缺乏自然泥土与水体的亲切感,人工气息浓郁。
4.拟解决河道处理违背节约原则的问题:有的河道处理一味追求高品质,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增加建造成本;并且为了营造特定场景,大量使用不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以及材料,增加了后期养护的成本以及难度,违背节约型园林的原则,违背因地制宜的设计准则。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在河道治理,滨水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的作用和地位。可以说生态是景观设计的根本所在,驳岸则是水和陆地之间的桥梁。而生态驳岸,是利用生态材料结合设计手法,对驳岸进行设计。可分为:自然原型驳岸,自然型驳岸,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自然原型驳岸,强调利用植物,多用在乡村河道治理;自然型驳岸强调植物结合石材,增加抗洪能力;多种人工自然型驳岸在自然型基础上增加混凝土材料,强化抗洪。”[1]
一个良好的驳岸设计,不仅可以巩固河道稳定性,产生安全效益;可以提供生态环境,促进环境生物物种丰富度,带来生态效益;也可以为周边居民带来调节身心,亲近自然的人本效益。但是,在我国的河道,滨水等水体的驳岸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驳岸形式单一,材料硬质化严重,互动性较差,缺乏生态性等。需要对其进行生态化建设处理。因此,对于河道生态驳岸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 研究方案
一、本次课题所应用的研究方法具体如下几种
1、文献研究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课题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均来自互联网文献网站,并对其进行仔细阅读整理,得到一定的课题相关知识,并将对其进行汇编总结,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信息。
5. 工作计划
(1) 选题阶段:
2023年1月2日--2023年1月25日,确定选题,根据选题要求进行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
2023年1月25日--2023年1月31日,撰写开题报交于指导老师审查,并按照需求修改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革新与传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公共科普教育视角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民族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南京江北新区南农河段中心港湾公园城市生态驳岸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南京江北新区南农河段城市文化驳岸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 南京江北新区南农河段城市滨水文化空间设计开题报告
- 南京江北新区南农河段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营造设计开题报告
- 江苏城际铁路站前广场共享空间文化表达——以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前广场为例开题报告
- 从文化视角引入站城融合新模式——以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前广场景观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站前广场的城市窗口塑造——以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站前广场景观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