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集体主义教育开展的现状分析及路径探究开题报告

 2024-01-12 01:04: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集体主义教育在我国由来已久,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有“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集体意识,强调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集体主义教育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等教育阶段,集体主义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局势不断变化、政治文化环境日益复杂,我国集体主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却日趋僵化,缺少变通与创新,致使大量受教育者集体观念薄弱,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排斥集体。本文重点研究的是中学阶段的集体主义教育开展情况,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变化较大、教育效果较好的学段:在中学阶段,学生思维敏捷开阔,正是形成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然而学生自身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易受种种思潮影响而动摇不定,因此就需要成熟有效的思想引导,通过加强集体主义教育,能够为学生日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此外,随着生理和心理双重蜕变成熟,中学生开始具备更加强烈的社会意识,对人际交往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因此,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集体等关系问题逐渐成为中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一环,中学生充满矛盾性的心理特点也往往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对如何应对与处理集体关系感到不知所措。而集体主义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集体中进一步认识自己、看待自己,进而接纳自己,认清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作用,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当前中学阶段集体主义开展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尝试针对现存问题进行路径探究,以提高中学集体主义教育实效,增强中学生集体观念,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引导学生重视集体、拥护集体,积极参与公共生活,为未来顺利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一、集体主义的定义及内涵

(一)集体主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多个渠道,收集大量集体主义教育相关学科著作和文献研究,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及归纳总结,了解已有研究思路和方法,为本文深入探究我国中学阶段集体主义教育情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对比分析法通过调研,了解当前学生对于集体的看法,进行纵向对比分析,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我国青少年对于集体和集体主义的态度变化对比,分析当前我国集体主义教育的困境及成因。

4. 参考文献

[1]张璟.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集体主义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2.DOI:10.27159/d.cnki.ghzsu.2022.000892.

[2]张燕. 高中思想政治课加强集体主义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DOI:10.27019/d.cnki.gfjsu.2021.000961.

[3]丁志云.如何在中学体育课中渗透集体主义教育[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33):161-162 165.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04-5451-393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1-2周: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

第3-4周(截至3月17日):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初步确定写作大纲;

第5-9周(截至4月21日):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初稿写作,将初稿提交导师初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