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疗保险整体性治理研究——以新冠疫情期间的表现和影响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25 04:19:2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遵循“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中国不断扩大制度覆盖面,丰富保障项目,提高保障水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架已经建成。社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中的核心部分,经过以应急施策为主要模式的渐进改革,以补缺堵漏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险权益扩展,伴随财务责任转嫁的社会保险扩面等一系列改革,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碎片化”的缺陷,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以及不同人群之间制度的实行标准参差不齐,在经济新常态、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简化等国情下,碎片化问题逐渐突出,例如治理主体的碎片化、制度体系的碎片化、组织功能的碎片化、资源要素的碎片化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

2.现实意义:提高养老保险制度规范性,平衡地区发展,减轻养老负担,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权力,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和老有所依。维护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打破人口流动中的阻碍,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注入活力。

3.理论意义:现有的关于社会保险制度碎片化问题的研究主要关注点大多在与分析碎片化的现状、起源、危害,以及提高统筹层次与正确发挥政府作用为主的解决路径,本文以江苏南京为例,收集养老保险的各项数据指标,通过具体数据比较分析养老保险碎片化问题,并从微观角度指出可能的突破口,对丰富社会保障理论具有较深的理论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从整体性研究的视角出发,研究中国社会保险的“碎片化”问题。以江苏南京的养老保险为例,收集数据从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角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微观角度分析碎片化的发展趋势与碎片程度。

2.拟解决的问题

结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对中国社会保险的“碎片化”问题给予可能的解决措施。

3.写作提纲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概念界定—以江苏南京为例养老保险碎片化问题的数据分析—碎片化趋势与程度的呈现,即存在问题—整体性研究视角下解决碎片化问题的方案—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杨一心(2021)从整体性治理的角度分析中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碎片化的原因,并探索更加公平有效、更为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路径。

李磊,李连友(2021)基于“理念-主体-路径”的分析框架,提出要全面整合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协同整合治理主体,创新整合治理机制。

尤玉其(2020)从职业年金制度的整体性治理入手,指出风险社会背景下推进职业年金制度整体性治理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监管、发挥大数据作用等一系列治理对策。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查阅文献—调研(网上调研法,收集二手数据)—数据统计(定量分析与图表绘制)—主体研究(整体性治理理论下碎片化问题的分析)—提出建议(定性分析法)—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法)

5. 参考文献

[1]杨一心.整体性视角下的中国社会保险治理[J].社会保障评论,2021,5(03):62-78.

[2]李磊,李连友.从碎片到整合:中国社会保障治理的进程与走向——基于“理念—主体—路径”的分析框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1(01):1-10.

[3]曾凡军,陈兰芳.乡村产业何以振兴:碎片化与整体性治理[J/OL].四川行政学院学报:1-14[2021-11-2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