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背景下农村女性的就业收入与对策建议开题报告

 2023-02-25 04:19: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现代化的推动下,我国市场体制不断改革,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加大,就业岗位大量增加。同时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得到普遍改善,甚至在2019年高等教育女性占比首次过半。可以预见,我国女性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会逐步提高,缩小与男性的差距。但全球经济论坛的年度报告却显示,性别平等状况出现倒退,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问题愈发严重。

而农村女性占整个女性人口五成左右,受教育程度和认知能力却要普遍低于城镇女性,因此农村女性大量沉积在纯农业和低收入的第一产业中,其就业难度更大,就业渠道更窄。但农村女性贡献了48%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因此研究农村女性人力资本开发和劳动力表现增收机制可以为提高农村家庭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更多渠道。

2、本次研究也会聚焦家庭因素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的影响机制,目前对于农村女性就业的分析大多集中于人力资本因素,对家庭因素的分析并不多,新因子的引入可以填补国内外研究对家庭禀赋意义方面的空白,实现新发展。

3、分析农村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收入低、就业质量差的原因,为公共政策提高农村女性的劳动力收入和质量提供理论支持,为农村脱贫工作开阔新的思路和路径,启发公共服务细致切入到农村家庭支持中,并提高农村传统家庭中的两性平等意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在义务教育普及、经济体制改革和信息技术进步的背景下,从教育获得率的影响因子切入,分析农村女性的受教育程度。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研究人力资本因素、社会资本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农村女性就业收入、非农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增收机制。

1、总体分析经济体制改革、技术进步和互联网发展对整体劳动力市场中女性的参与率及其收入的影响。通过梳理文献,归纳出人口结构和市场行业岗位变化对农村女性就业收入、非农就业参与率和就业层次的影响;

2、在义务教育普及的背景下,通过描述统计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教育获得的城镇和性别差异,从而得出农村女性的教育获得率状况。引入Heckman模型和双重差分法,揭示人力资本要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对农村女性劳动参与率和劳动收入(年收入、小时工资)的影响;社会资本因素包括婚姻状况及性别观念对农村女性非农就业参与率和流动就业参与率的影响。采用工具变量法,分析家庭因素包括子女数量、孩童年龄和老人照料对农村女性就业的消极影响;

3、基于数据分析研究结果,分析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对农村女性劳动力表现的增收机制,为政府就业扶贫政策向家庭支持倾斜,公共服务向两性平等努力提供了政策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女性总体就业率的研究,刘伯红(1995)指出改革开放14年来,我国就业人数的增长率为24.11%,其中男性为21.31%,女性为27.73%,女性劳动力在就业数量的增长上高于男性6.42个百分点;但增长的就业率大幅上升后,就需要进一步提高女性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蓝李焰(2004)提出经济发展总体上促进了女性就业,但目前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女性就业集中在技术层次低、收入低、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上,妇女就业出现边缘化,且男女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曹守新(2020)认为随着自动化、 智能化的发展,女性在未来很可能在变动的劳动市场中遭受更多被排斥和结构性失业。

针对女性就业率上升,但就业质量和劳动收入与男性差距拉大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女性劳动力,尤其是竞争力更小的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增收机制。

杨菊华(2020)利用模型研究了受教育程度、子女数量对女性就业率的影响,对于女性,只要不是初中教育,其他受教育水平的人的在业概率都会更高,且职高与大专的效应都高度显著;在婚女性比未婚女性的在业概率显著更低;吉洁(2020)研究了农村女性就业层次(非农就业率)的影响因子,受教育程度结构的变动对非农就业参与率提高的影响相对较大,受教育为高中及以上的参与率均为最高;从年龄来看,年轻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参与率最高;在婚的呈现逐步增加的非农就业参与率。彭雅南、杜德斌、陈建成(2021)认为,孩子的生活依赖对女性的劳动参与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父母的经济支持与女性劳动参与之间呈负向影响。Julia Behrman、Pilar Gonalons-Pons提出,农村女性的非农就业与生育率和未满足的计划生育需求之间呈负相关,与避孕用具的使用呈正相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0日——2022年1月15日,完成基础的论文文献梳理和材料数据的收集,并确定写作提纲和具体影响方向;

2、2022年1月16日——2022年3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3月10日——2022年4月1日,对初稿进行修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曹守信,徐晓雯.人工智能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J].山东社会科学,2020(12)

[2]常海晴,朱琪,邢家轩,朱梦婷.农村女性就业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调查思考,202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