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居民的出行体验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近年来“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传统的公交系统通常以服务大量客流为主,站点设置和线路规划难以顾及所有居民的出行需求,尤其在人口密度较低或道路条件受限的区域,居民出行往往需要步行较长的距离才能到达公交站点,这极大地降低了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接驳公交系统规划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接驳公交系统需求分析。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接驳公交系统的概念、特征、规划原则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分析末端公交系统的出行需求特征,包括出行距离、出行时间、出行目的等,以及客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特征,为接驳公交系统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研,系统梳理国内外接驳公交系统规划的研究现状,分析现有研究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接驳的末端公交系统规划模型。
其次,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研究区域的交通网络、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模型提供数据支持。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构建了更加全面、科学的基于接驳的末端公交系统规划模型,综合考虑了乘客出行成本、出行时间、运营成本、环境影响等多个目标,并引入了新的约束条件,以提高模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将GIS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接驳公交系统规划中,实现了对研究区域交通网络、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等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为模型参数设定和结果分析提供了更加直观和准确的依据。
(3)以具体城市为案例,利用实际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城市末端公交系统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陈学武, 孙立, 陈艳艳, 等. 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优化[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0, 20(4): 151-158.
2.孙健, 王炜, 陈学武. 考虑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优化[J]. 公路交通科技, 2022, 39(12): 135-145.
3.李文妍, 孙立, 陈学武, 等. 基于出行链视角的轨道交通接驳公交线网优化[J]. 公路交通科技, 2022, 39(4): 148-15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