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番荔枝为番荔枝科番荔枝属的一种热带水果,原产于热带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热带地区,我国以台湾栽培最早,现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或自治区沿海地带。番荔枝果实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其果皮未有开发,长期作为废弃物丢弃。
前期有少量文献报道从番荔枝果皮中分离得到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其表现出强烈的抗肿瘤活性。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是一类四环二萜化合物,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在医药和食品方面有着广泛应用。目前,分离得到的天然贝壳杉烷二萜已超过一千个,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为七类。一是C-20未氧化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如圆滑番荔枝素;二是C-20氧化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如冬凌草甲素;三是断裂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如延命素;四是降解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如平板霉素;五是重排的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如咖啡醇;六是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二聚体,如二聚冬凌草素B;七是贝壳杉烷二萜苷,如甜菊苷。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构型中的某些结构片段使其表现出某种生物活性,如具有α-亚甲基环戊酮结构片段的二萜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具有α-环外亚甲基环戊酮单元的二萜化合物表现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目前,河南省产的冬凌草和毛叶香茶菜已作为市场销售的抗菌、消炎、抗癌药物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2. 文献综述
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研究进展
彭晨孝
摘要: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是天然产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药、食品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通过阐述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的结构类型、谱学特征和生物活性,探讨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的研究进展。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采用硅胶色谱法对番荔枝果皮的化学成分进行粗分。接收得到的馏分通过改变硅胶色谱柱的柱长或变换洗脱剂的品种与比例进一步将其分离纯化。洗脱完毕后,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收集液进行鉴定,把含相同组分的收集液合并。若收集液组分不纯,则继续通过硅胶柱进行分离纯化;若收集液组分较纯,则除去溶剂得到该组分的较纯样品。得到的纯样品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等方法得到相应的谱学特征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构型进行推测与确定。
技术路线:见附件
4. 工作计划
时间安排:
2022年1月-2月:检索信息,查阅文献,了解试验相关内容,熟悉相关实验及仪器操作。
2022年3月-4月:完成开题报告,熟练相关实验及仪器操作。推进实验内容,在老师指导下,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得到实验数据。
5. 难点与创新点
本实验预期从番荔枝果皮中分离得到一系列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