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逐渐变成了人才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领导风格会使员工产生不同的内部身份认知。责任型领导作为领导风格之一,对员工的工匠精神也有很大程度的影响,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与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对于责任型领导与员工工匠精神之间的关系以及前者对后者影响的研究尚处在初级阶段,而且大多是对于国外理论的介绍,对于东西方文化差异下的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工匠精神产生的影响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与此同时,不同性别与年龄的员工受责任型领导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如果企业能够在此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就能够加强对员工的了解,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
本论文主要内容分为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主要涉及三个概念,分别是责任型领导、员工工匠精神和工作价值观,分别介绍其相关概念、理论模型、结构与测量方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状况等内容;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研究模型的设定、量表的选择与修正、数据统计与分析以及研究结果分析。最后是研究结论以及展望。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责任型型领导
不同的研究者对责任领导概念做出了不同解释。责任型领导的概念最早是被美国管理学专家 Maak 和 Pless 提出。他们认为,传统的领导理论过于注重组织内部的领导——下属的二元关系,而忽视了组织外部的环境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长此以往,企业就会逐渐丢失社会责任,影响其良好信誉的建立。出于对这类问题的思考,并尝试性地结合了领导理论与社会责任的有关方面,他们首次提出来了具有责任型特点的领导方式。我国国内学者宋继文借鉴了 Maak 的定义,在他看来,企业间互惠而稳定的关系网络是责任型领导发挥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组织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协调各方,最终达到共同的目的。基于对过往学者的研究肯定,时阳从过程视角和行为视角两个方面结合了责任型领导的概念。过程观点的研究侧重的是关注了领导者实施的行为以及其过程,着重表现为与相关的利益人员的互动;行为观视角的责任型领导是对前者的补充,重点突出了领导的榜样作用,领导者会采取“行善”和“避害”两种行为。虽然当下的学者们已经针对责任型领导进行了研究,根据研究的范围和目的不同,没有形成统一的解释,但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互惠”、“共赢”的核心理念以及关注社会责任的特点,因此本文选择学者们认同度最高的 Maak 和 Pless 的定义,将责任型领导定义为:为了实现企业、社会和环境多方的和谐共赢的局面,领导者寻求与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利益相关者,建立、培养和维持长久的信任关系,并鼓励大家共同努力以实现目标。
二、员工工匠精神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06——2021.11.13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部署
2022.11.14——2021.11.30 确定选题并提交审核
2022.12.01——2021.12.31 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外文文献翻译
5. 参考文献
[1] 龚臣. 责任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影响研究[D].甘肃政法大学,2021.
[2] Pless N M, Maak T. Relational intelligence for leading responsibly in a connected world[C]. Best Paper
Proceedings of the Sixty-fifty Annual Meeting of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Honolulu Hi, 2005: 11-1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