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无障碍设施的游客体验维度与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2023-10-24 01:12:4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物质与精神的追求不断提高。《“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将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和服务进一步加强作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并明确“健全无障碍旅游公共服务标准规范,加强老年人、残疾人等便利化旅游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将无障碍旅游内容纳入相关无障碍公共服务政策”。但随着无障碍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及服务政策的不断完善,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也值得思考:近年来,有关残障人士被拒入园,“轮椅不友好”景区出现,无障碍通道被占用等现象时有发生,引发公众对景区无障碍通道建设问题的重新探讨。就学术背景而言,我国有关景区无障碍通道的研究相对较少,且较少关注游客使用无障碍通道体验角度。基于此背景,本研究从游客体验的角度出发,期望进一步加深对我国无障碍旅游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关怀往往是其文明程度的体现,而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使用无障碍设施的体验是其感知社会温度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及网络案例分析,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与MAXQDA 2022软件对资料进行信息分类、数据编码,最终归纳出其4种类型的游客体验维度:可进入性,内在障碍,外部包容,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体验维度间的相互关系,并建构分析游客无障碍设施旅游体验的作用机制,总结出游客无障碍设施旅游体验作用机制的3个特征:多维综合性,矛盾冲突性,互补性。最后基于体验维度及机制进行游客类型细分,就研究结论对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建设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二)预期目标 1.理论目标 本研究理论目标在于,通过质性分析研究景区无障碍设施游客体验吉机制,划分相应维度,归类提炼不同群体游客特征,为无障碍旅游研究领域提供新的理论贡献。 2.实践目标 本研究实践目标在于,为无障碍旅游产业建设与发展与各个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研究景区无障碍通道的游客体验始终需要关注游客本身,挖掘心理层面的主观体验感受。以往的研究往往只对无障碍旅游做宏观环境的总结评述,或者倾向采用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难以细化真实地反映游客的体验,也不利于从游客角度出发,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议对策。在我国当前高度重视社会人文关怀的背景下,运用有效恰当的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了解特殊障碍群体的旅游体验,从而促使景区做出相应改进措施。

社会学者Glasser和Strauss提出了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是质性研究的一种方法,经常被用于解决社会学领域中的诸多微观问题,是建构理论的一种科学方法。研究开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与范畴,然后上升到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是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自此领域中萌生出概念、范畴和理论[15]。近年来,应用扎根理论进行旅游体验研究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多,且增长速度加快,呈蓬勃发展趋势[16]。使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可以很好地通过编码的抽取、范畴的提炼进而达到理论维度建构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陶长江.境外残障旅游与无障碍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J].旅游学刊,2020,35(03):127-142.

DOI:10.19765/j.cnki.1002-5006.2019.00.013.

[2]刘程. 我国旅游无障碍法律环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