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种种迹象表明,“科普”与“旅游”两个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近来却在各大城市被扭在了一起,使得“高科技”这个神秘而玄妙的东西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卖点”、游客消费的新“热点”。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旅游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前的旅游方式不再能满足所有的游,这种旅游方式既让普通老百姓大开眼界,更让地方财政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可谓“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所以科普旅游正在逐渐成为过上小康生活人们的追求。
科学普及工作是一种面向全社会的科学教育,是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作。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高尚生活方式。人们开始借助科技知识的普及提高旅游的品位档次,借助旅游产业的平台拓展科普工作的影响,由此产生了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科普旅游。科普旅游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是旅游业的发展逐渐进入高层次的表现。近几年来,科普旅游已经在我国各地兴起,北京、上海等城市已经建成了一批科普旅游基地,但是科普旅游理论上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国内外科普旅游开发相关文献的回顾,对苏州科普旅游开发近况进行研究。并且基于这些理论基础,先介绍了科普旅游发展的背景和意义,并以苏州科普旅游发展现状为例,再对苏州科普旅游开发的劣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制定出符合苏州特色的科普旅游路线。
预期目标: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运用的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理论与实证分析,具体如下:
(1)文献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藏书,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国内外科普旅游资源开发等相关文献资料。将所获得的文献资料经过进一步筛选之后,即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中,网络资源是利用了校内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主要是清华同方、维普和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主要是百度、谷歌以及其他相关网站的检索)。
4. 参考文献
(1)李绍刚.浅析吉林省科普旅游开发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12):320,322.
(2)陈均亮.福建省科普旅游开发的问题诊断与对策[J].海峡科学,2007,(10):20-23.
(3)王英,孙建兴,裴会明,陈江全.浅谈麦积植物园发展科普旅游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2012,(3):13-15.
5. 工作计划
第3-6周,前期研究 ,按任务书要求进行前期研究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第7周(截至4月7日),提交开题报告 ;
第8-17周,毕业论文指导与写作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