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苏州的旅游业已逐渐形成了一个基本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接待服务体系。 苏州的发展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越来越显著的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和非贸易创汇的重要来源。
苏州旅游资源丰富,条件优越,旅游业理应成为全市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支柱产业,但由于多年来条块分割,组织领导不力,改革滞后,发展步伐还不快;旅游管理体制不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宏观调控乏力,旅游产品结构单一,旅游商品老化;旅游新项目、新线路开发力度不够;对外整体宣传促销力度不足,招徕客源效果一般化。
苏州旅游必须尽快实施大旅游战略,构造规模优势,实行地域间大跨度优化聚合,形成更高层次上的经济产业,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苏州交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苏州旅游的影响为出发点,探索怎样利用当下新技术去发展更为适合苏州旅游的便捷交通新模式。
预期目标: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主要理论与实证分析、定量与定性分析,具体如下:
(1)文献研究。本文主要通过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藏书,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苏州旅游交通发展等相关文献资料。将所获得的文献资料经过进一步筛选之后,即为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其中,网络资源是利用了校内图书馆网络数据库(主要是清华同方、维普和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以及外文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主要是百度、谷歌以及其他相关网站的检索)。
(2)观察研究。本文主要是对苏州的便捷交通进行研究,对旅游交通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首先是介绍苏州交通的概况,包括优劣势分析。根据文献研究,构建苏州交通目前的体系,提出相关对策分析。
4. 参考文献
1黄建国.苏州市道路交通发展对策分析. 1673-0534(2007)04(a)-0184-01.科技咨询简报
2王晋.苏州市轨道交通发展思考.苏州市建设局,215002,DOI : 10. 16037 /j . 1007 -869x. 2006. 02. 006
3蔡润林.城镇连绵空间下的苏州市域轨道交通发展模式. 文章编号 672-5328(2014)06-0018-10
5. 工作计划
1.第七学期17周,接受论文写作任务书,收集二手资料,进行初步调查研究,编写论文初步写作提纲;
2.第八学期5~8周,撰写并提交论文前期研究报告;
3.第八学期第9周,填写并提交论文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