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草根舆论在群体事件中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1-28 01:45: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因利益格局的改变而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增多,各种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近年来在频繁发生。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新闻传媒的种类日益增多,微博,论坛等各种方便、即时、互动的网络媒介平台的兴起,网民的参与热情和活跃程度日益高涨,在传统媒体出于各方考虑而反应迟钝甚至缺席的情形下,互联网异军突起,成为网民自发爆料和集结舆论的媒介平台,并形成重大的社会影响。虚拟网络与现实界限趋于模糊,局部突发事件依靠网络的冲击力成为全国性的公共事件,影响现实世界的社会生活。当网络舆情的演变升级影响甚至决定着社会舆情的走向,进而渗透到现实社会对政府运行机制、公共决策等形成某种约束和制衡,可能会对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时,因此必须深化对网络舆情及其演变机理的认识和把握。

作为网民第一大国,在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公众一旦对任何事件进行持续关注就极可能会演变成为群体性事件,而公众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重视草根舆论场的地位和影响,紧紧围绕网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深入研究这些观点、意见、态度、情绪形成和发展、消退的过程,了解网络草根舆论对群体事件的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类舆情引导处置,掌握网络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引导社会舆论沿着理智、建设性的轨道发展。通过对网络草根舆论在群体事件中的影响研究,找出网络舆论的整合与引导之策,对于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改善政府与民众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这也正是选题的现实意义所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网络这一特殊媒体正越来越成为表达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网络草根舆论直接影响着群体性事件的发展态势和规模。因此,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本论文针对当前我国网络草根舆论在群体事件中的正反俩方面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将网络草根舆论与群体性事件联系起来,深入挖掘网络舆情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因素和必备条件,提出研究对策,从而合理控制舆情演变升级,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

研究的重点在于剖析群体事件产生机制以及揭示互联网网络舆论对群体事件作用机制,并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近几年互联网参与下的群体事件为案例,试图发现预防群体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对策,同时这也将是本文的难点所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在国内,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

一是群体性事件的生成及与网络舆情关系方面。彭知辉较早开始相关研究,他认为网络舆情是群体性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经常间接推动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甚至直接引发群体性事件。史波构建了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演变机理体系,并分析了其内在逻辑性。从形成机理、发展机理、变异机理、作用机理和终结机理五个方面。杨久华归纳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四种生成模式,即:网络舆论引发模式、网络谣言散播致群体性事件恶化或失控模式、利益受损群体利用网络发动模式、国内外敌对势力通过网络酝酿、发起群体性事件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祁晓霞.群体性事件网络舆论特征浅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2]蔡咏梅.群体性事件社会心理条件的质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2.

[3]任玮.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研究[D]一兰州大学,20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