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民间舆论场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8 01:45: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自媒体时代,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8230;#8230;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自媒体不单单是公民的重要爆料平台,也成为了舆论热点的发酵池。移动互联网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新型活动领域打开了一扇窗,引进了认知事物的新尺度,并开创着新的舆论格局,催生出了新形态的民间舆论场。尤其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民间舆论场作为公民监督政府公共权力的主阵地,正产生着不容小觑的社会影响力。

由此,对民间舆论场的生成和传播规律、引导和监控机制、理论对策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首先,随着新兴媒介形态的生成,深入探究自媒体对于民间舆论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可以丰富传播学、社会学、舆论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成果;其次,各类自媒体已经从单纯的社交工具逐渐转换成舆论监督利器,其触角越来越紧密地伸入各类社会事件,在此背景下的民间舆论场研究,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构建和谐社会。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意在研究民间舆论场的传播现状、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引导民间舆论场的相关建议。由于该选题涉猎面较广,综合各方面研究条件,本文拟以突发事件中通过微博构成的民间舆论场为例进行了解、分析并得出一定结论。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就舆情研究发展而言,国外起步较早,从19世纪中期初级发展,到20世纪中期已经走向成熟。而我国研究舆情主要始于20世纪末,且研究的目的主要服务于政治,以政府政策方针为导向,为政府执政服务,关于#8220;民间舆论场#8221;的研究并不充分。再者,虽然对公共话题的参与度愈加高涨,但较有规模的自媒体民间舆论直至2008年才逐渐形成,发展时间较短,研究成果并不多。

民间舆论场首先由人民日报社总编辑提出,并未对其进行系统而科学的概念界定,对民间舆论场的引用和表述也多出现于网络评论等一些非学术性言论场合,人们对于民间舆论场的认识较为模糊。

根据在中国知网、#8220;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8221;、#8220;中国博士学位全文数据库#8221;和#8220;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8221;等数据库的联合检索结果来看,题名既包括#8220;自媒体#8221;又包括#8220;民间舆论场#8221;的文章几乎没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概述民间舆论场的基本内涵。

2、分析自媒体背景下,民间舆论场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3、以突发事件中通过微博构成的民间舆论场为例,深入进行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得出一定结论(包括民间舆论场所产生的影响和意义等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蒋铮.自媒体时代下大众传播与舆论的关系探析[J].科技传播.2014.7(下).

2. 孟令俊.突发事件中的微博传播与舆论引导[D].华中师范大学.2011.4

3. 刘建民.舆论学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