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体事件舆论演化机制与应对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28 01:45: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转型期,然而这个转型过程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再加上新媒体拥有快速动员聚合社会力量,形成社会舆论的巨大能量。各种社会矛盾很容易在新媒体的聚集和放大作用下,形成不利于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负面舆论,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同时,随着各类不安定因素渐增,群体事件屡有发生,新媒体对群体事件的影响也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入。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公共沟通方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求。面对新媒体环境和技术的挑战,应对措施不当或不健全,如何探寻新媒体在群体事件中的功能并准确定位,研究出有效的对策,做好新媒体在群体事件中舆论引导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手机、微博客等新兴传播媒介逐渐兴起,新媒体环境覆盖整个社会,对群体事件的影响愈演愈大。本文旨在研究新媒体对群体事件舆论演化的作用,并分析新媒体环境可能给群体事件的舆论演化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寻找解决途径,以便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在群体事件中的舆论引导。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的文献数量很大。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是对群体事件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与之相关的报道研究以及网络舆论研究。如于建嵘在其文章《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中对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类型以及特征进行了阐述、陈月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周蓓的《群体事件中政府的媒体应对得失》等文章。

基于环保角度的群体事件的网络舆论研究,则在2007年厦门PX项目事件发生后,环保性群体事件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如周文颖、贾峰的《环境群体事件多发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改进环境信息公开和推动公众参与》、鲁瓦提撒#183;艾伯瑞特的《深水地平线灾害--一些责任问题》、姆斯#183;达克曼与丹尼斯#183;创的《基于框架效应的耐久性公众意见》等文章。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事件在新闻媒体环境下的舆论演化将会更进一步地走进众多学者的研究领域,为群体事件的妥善解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为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奠定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介绍当前我国群体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

2.群体事件舆论在新媒体下的演化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于建嵘.当前我国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类型及其基本特征[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9(6).

2.肖唐镖、孔卫拿.《群体性事件研究》,学林出版社,2011年7月.

3.刘建明.《舆论学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9年4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