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及化债之道开题报告

 2023-02-05 14:52: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方政府债务由来已久,一直在半明半暗的状态下运行,也没有引起国家层面过多的关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全国上下财政收入增幅明显放缓,地方财政收支压力陡增加大,甚至引发了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转和社会不稳定,地方政府债务才逐渐引起中央的高度关注。为了控制财政风险,保证财政的稳定性,我国对地方政府的借贷行为严格控制,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政府债券。但是分税制后,中央财政收入大幅增加,支出减少,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地方政府存在着财权、事权严重不匹配的情化,承受着巨大的财政压为,不得不依靠债务来满足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由此产生了较大的地方债务缺口。根据国家审计署在2013年针对36个地方本级政府性债务的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108859.17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26655.77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43393.72亿元。债务率超过100%的地区有16个。其中,负有偿还任务的省会城市本级政府有9个,最高债务率为188.95%。 而根据国际通用的债务率100%的标准,我国地方政府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过这个红线,由此带来的债务违约风险很大。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之大、增长速度之快、部分地区风险居于高位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高度关注。但是不可否认,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两面性,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有效避免地方政府债务对地方经济所产生的风险和威胁,是我国地方政府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江苏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入手,分析地方政府债务产生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措施,窥一斑而见全貌,有利于把握我国地方债务的现状,有利于丰富我国的债务理论体系,有利于地方债务风险控制,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地方政府融资制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及写作提纲:

(1)地方政府债务的界定与分类

(2)江苏地方债务的现状及风险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

对于政府债务问题,国外研究较早,主要是结合实际和理论相结合进行研究。

关于地方政府债务成因问题,国外大体从政府间财力不平衡角度和财政联邦主义角度来分析。从政府间财力不平衡角度来看,Andres Velasco(1997)通过建立一个政治经济学模型,得出政府是公共的政府,政府所拥有的资源亦即公共财产。但是各种利益集团对于公共财产会进行博弈,从而获得相应的财政支出,利益集团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从而不可避免的造成财政收支失衡,从而出现政府负债。Collins(2001)认为可以通过政府间转移支付来减少地区间的财政差距,但是这种横向政府转移最终引起纵向财政失衡。从财政联邦主义角度来看,Tiebout(1956)、Musgrave(1959)等都认为,多层级政府比单一制政府在决策公共支出情况下,具有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以此为基础,Swianiewicz(2004)等认为,将税收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有悖于实际公平原则的,政府借款可以提升经济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从地方债务风险角度来看,关于财政风险的研究在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最具代表的人物是 Hana Polackova (1998),她首次提出了财政风险矩阵。根据该分类,为全面分析和评估政府债务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1 财政风险矩阵

政府债务

直接债务

或有债务

显性债务

显性直接债务

显性或有债务

隐性债务

隐性直接债务

隐性或有债务

Pablo和Mariano(2004)在比较联邦制和集权制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财政风险分担问题后得出: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分担机制。国外还有学者对政府债务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例如Klaus(2011),通过建立模型分析政府债务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发现政府债务处于较低水平时,政府会减少支出达到平衡,而政府债务水平处于较高水平时,会造成税率上升,产生通货膨胀,因此,所得到的结论是实现最优的财政、货币政策就要不断降低政府债务水平。此外,针对债务风险国外学者提出债务可持续性的概念,Buiter(2009)、Bohn(2005)以及Lejour(2010)等的研究结果,如果政府在长期融资过程中不出现#8220;蓬齐融资#8221;现象,经济增长率和财政收入增长率则对融资构成约束,政府性债务占GDP的比将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此时该政府性债务状态是可持续的。

从地方债务管理与化解角度来看,国外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要处理好投资和融资两者的关系,使得当期税收征收逐渐趋于公平化,消除债券发行的代际差异。Gilbert E. Metcalf (1991) 研究了市政资产和债务持有量受税收政策影响的范围和力度。研究表明,联邦税收政策大大影响政府债券的供给。同时,Denison (2001) 对债券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保险机制对地方债务市场风险化解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内:

国内有关地方债务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由于《预算法》(2014修订)规定#8220;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除本法另有规定外,不列赤字。#8221;但是随着经济改革发展进入攻坚克难时期,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差异变得愈发明显,政府债务量不断激增,政府债务不断引起关注。

从地方债务成因角度来看,彭文生(2011)、贾康(2011)、赵锐(2012)等认为我国地方债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和事权不对等,地方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张文君(2011)、史玉方(2016)认为我国地方债务产生的主因是干部考核机制不科学、指标不合理,存在短期寻租行为。林毅夫等(2004)、时红秀(2010)认为地方债务是由预算软约束导致的。陈健夫(2013)在研究中指出,缺乏规范的融资渠道和政府部门间财政的过于分散,导致了政府部门举债滥用,加之地方政府相关监督机构监管不力,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此外,Xiaolin Miao(2016)从权力、责任以及利益视角分析了政府债务产生的原因,由于权利的滥用、责任的重叠、地方利益的追求导致地方债务激增。

从债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角度来看,陈诗一、汪莉(2016)将国内有关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大致分为三大观点,一是以贾俊雪和郭庆旺、胡翠和许绍元等人的支出观点,认为债务资金支出可以推动经济发展;二是以刘尚希和于国安、贾康为主的风险观点,强调政府地方政府或有债务、隐性负债对经济带来不利的影响;三是以刘煜辉为代表的微观观点,该观点认为政府过度举债会导致末端税费上升,对投资和消费结构产生扭曲,影响经济增长。

从地方债务风险角度来看,刁伟涛(2016)通过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风险进行评估测度,得出在乐观情况下,地方政府债务率2020年可降低至21.76%,悲观情况下,债务率可升高至25.19%,政府需采取长久措施来化解债务风险。范海敏(2016)以江苏省政府性债务为样本,指出江苏省政府性债务融资存在土地出让收入依存度大、违规融资突出等问题,面临的财政风险较大。马改艳(2014)、姚瑶(2015)指出,我国债务结构不合理,债务隐性化趋势明显,即政府通过间接隐蔽方式举债,由此造成的隐性风险突出。

从地方债务管理与化解角度来看,姚瑶(2015)基于KMV模型对地方政府风险进行测度,提出构建地方债务风险评估体系,全面考虑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朱军(2012)、刘彩云(2016)从地方债务预算的角度,分析出地方债务预算编制中存在地位不明确、缺乏框架设计、缺乏细化指标等问题,提出在新《预算法》框架下构建合理的债务预算体系。贾康(2013)、史玉方(2016)、王婷婷(2016)、刁伟涛(2015)等针对地方债务形成的原因,提出建立债务预警机制、优化官员业绩考核标准、匹配地方事权和财权以及优化和完善地方债务融资制度等解决措施。鲁玉秀(2016)、崔兵和邱少春(2016)等人针对政府推出的政府债券置换措施进行相应的模式选择与绩效评价,提出我国现行行政控制的债务管理模式应逐渐向规则控制债务管理模式转变。

文献评述:

综上,国外学者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化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理论根源方面,但囿于国内外体制的差异性,相关措施与结论和国内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国内相关研究趋同性明显,综合以上文献,国内政府地方债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投融资需要、不合理的政绩观等,所采取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优化财权与事权配比、规范地方投融资制度、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实施债券置换措施等。但由于债务数据披露问题,相关研究大多为理论定性研究,缺少相关实证研究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文献的说服力。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15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2)2022年4月10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3)2022年5月16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Collins, D.J. The 2000 Reform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Arrangements in Australia.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01(6):46-47.

[2] Swianiewicz. Local Government Borrowing: Risks and Rewards. Open Society Institute.2004:434.

[3] Hana Polackova. Contin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 A Hidden Risk to Fiscal Stability[R].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99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