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化石燃料消耗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日益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为应对这一危机,联合国于1997年制定了《京都议定书》,确定了清洁发展机制CDM等三种履约机制。2016年11月4日,《巴黎协定》正式生效,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走出重要一步。倡导低碳经济,实现量化减排,要求系统研究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与碳排放权相关的一系列会计准则和体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问题新挑战摆在人们面前,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进行研究,不仅能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承担社会责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重要担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碳排放权没有实物形态,以外在单据为载体,具有可辨认性,是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碳排放权在初始配置与交易流转过程中,均会发生相关价值流动,应对其进行会计确认,但如何对其确认与计量,学术界还有着不同的看法。
目前而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未得到统一完善,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已不能满足当前碳排放权交易的要求。由于碳排放的特殊性,还未出台完备可操作的碳会计核算准则,我国应从实际国情出发,探寻适合我国整体会计环境下的碳排放权的会计核算体系。
碳排放权符合我国最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定义,应将其视为企业资产,但将其确认为何种资产在学术界还有着较大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8220;无形资产#8221;、#8220;存货#8221;、#8220;金融资产#8221;等。本文将从定义和相关法律法规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对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进行研究。拟运用文献综述法、规范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问题,运用数学建模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研究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彩平(2012)针对碳排放权会计确认问题,系统探讨了#8220;总量交易机制#8221;和#8220;基准信用机制#8221;所特有的会计确认问题,从经济学视角对其本质进行分析后提出碳排放权具有货币的特征,可以在现有的货币资金会计科目下增设一个新的货币资金科目#8220;碳货币#8221;。
赵选民(2013)针对该问题从会计视角分析后提出企业应将不同方式取得的碳排放权确认为环境资产,从政府有偿获得的碳排放权直接确认为#8220;环境无形资产#8221;;从政府免费获得的则以公允价值确认为#8220;环境资产#8221;,下设#8220;排放权无形资产#8221;二级科目。
王艳、李亚培(2008)针对该问题,认为碳排放权是一种有价值的稀缺资源,它可以在自由市场上公开交易,其价值变动直接增减资产价值,所以它属于金融衍生品,应将其确认为金融资产,并在获取时或报告期末按照不同时点的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至2022年1月,查阅资料,拟定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网络、期刊和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认真学习与论题相关的知识后,总结并提炼出提纲,填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至3月,完成初稿。按照前期拟定的提纲,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其加以具体分析论证,完成论文初稿。
3、2022年3月至4月,反复修改初稿。仔细阅读审查初稿,对其难点问题重点推敲,找出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对语句不通顺和格式标点错误处进行修改,并查阅近期文献充实论文。
5. 参考文献
[1] 张薇, 伍中信, 王蜜,等. 产权保护导向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 会计研究, 2014(3):88-94.
[2] 赵选民, 夏鹏飞. 环境会计视角下排放权会计研究[J]. 财会研究,2013(1):29-32.
[3] 苑泽明, 李元祯. 基于无形资产视角的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J]. 现代会计, 2012(6):36-4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