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路内是近几年被文学界发现的一位小说家,在《收获》和《人民文学》上曾相继发表过多部长篇小说,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他的“追随三部曲”《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旅程》、《天使坠落在哪里》,2016年4月他凭借小说《慈悲》荣获第十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这一殊荣,随后路内在文学界开始逐渐得到关注,他的小说也获得了部分读者的关注。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也开始对路内的小说进行了研究,深度发掘他的小说的多层意蕴。
路内的小说创作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紧紧围绕着化工厂而展开,但是又因作家本人阅历的不断积累,同中存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前期,他的小说总是围绕着化工厂中的小人物展开,可以说是青年一代的长成史,但是《慈悲》开辟了一条不一样的视角。故事虽然仍然发生在化工厂里,但是人物的生活经历使得《慈悲》已经不再是青年一代的迷惘的成长史,转而是以化工厂操作工水生为中心的一群底层鲜活的小人物的求生欲望的鲜明写照。路内将故事设定在自然灾害、知青下乡、文化革命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宏大的背景之下,与此同时,他还把历史的沉重无限地虚化转而将历史不得不思考的问题都映射、分散到了一群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慈悲》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观念中的合理化的生存---无论是物质上的或者是精神上的还是生理和心理上的---拼尽毕生精力。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阐述路内作为70后作家的创作风格,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引出本文探讨的核心《慈悲》。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分析路内的《慈悲》,中心是围绕小说中关于“生”的主题,出发点是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名字----水生,玉生,根生和复生,第一点----向上求索的“生”的欲望,分别从水生,玉生和根生的生存哲学入手展开,探讨人物对于生存的渴望;第二点----向死而生,主要讨论苯酚厂工人为了更好的生存而选择趋向死亡的无奈选择和主人公水生在前代人的生存理念下的生存意识;第三点----生的突围湮灭,民间宗教的归属,分别从水生和玉生面对生存困境时转向民间宗教的抉择两个角度阐释有关“生”的思考;第四点----命运的轮回,主要是小说中的人物面对生活的逼迫而没有出路时,作家路内在行文间隐约给出的一条道路或者说是一种小说的给出的答案之一,一切都逃脱不了命运二字。最后一个部分主要写路内作为杰出的70后小说家应该得到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他的小说《慈悲》作为近年来的代表作所传达的社会警醒效果也应该作为揭示社会底层人物生存拼搏的响亮的发声。 目录如下: 一绪论 二向上求索的“生”的欲望 (一)水生的生欲 (二)玉生与“欲生” (三)根生与抗争式的生 二向死而生 (一) 工人与有毒的苯酚厂 (二)水生和“家底”观念下的生存意识 三生的突围湮灭,民间宗教的归属 (一) 水生信仰的转变 (二)玉生说“复生,你是菩萨送给我的” 四命运的轮回 (一)水生命运在林先福身上的重演 (二)根生一个人身上上演着的命运轮回 五结论 参 考 文 献 预期目标: 路内作为近年来被发现的70后杰出小说家,他的小说总是通过描绘现实社会中的小人物的创作手法,通过这样的方式传达出作家对社会生活的细致入微的体味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思考,蕴含了发人深省的的社会现实意义。但是基于当前学术界对于路内小说的研究还是寥寥无几,本文希望通过对路内《慈悲》的论述,进而能够引起更多的学者对路内《慈悲》现实意义的认知,引导大众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有价值的小说的重视和对值得尊敬的创作者的认可。 |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文本细读法。细读路内的《慈悲》以及路内的“追随三部曲” 文献研究法。细读关于路内小说研究的相关文献,尤其是对《慈悲》进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分析 例证分析法。与实例相结合深入分析路内小说《慈悲》中人物关于“生”这一话题的解释。 步骤: 1、阅读路内的小说《慈悲》和路内的“追随三部曲”。 2、阅读其他研究者对路内小说的研究。 3、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 4、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 5、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
4. 参考文献
[1]路内.《慈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 [2]唐月梅.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 [3]彭玲.《白鹿原》中田小娥的生存欲望[J].湖南,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4(2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 [5]毕绪龙:《死亡光环中的严峻思考—鲁迅死亡意识浅探》.《鲁迅研究月刊》1994年第7期 [6]《辞海》合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年,第1010页 [7]李伟长.随波逐流,或推波助澜[M].上海:上海文艺评论. [8]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们出版社,1989 [9][德]尼采.弗里德里希. 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0]施新佳.游走在“真相”与“假面”之间[M].四川:当代文坛,2016. [11]徐勇.路内长篇小说《慈悲》读札[J].江苏:扬子江评论,2015:(55). [12]唐超.度过生的茫茫江面[J].河北: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8(1). [13]董巧丽.从年轻气盛到中年沉稳:轮路内的创作转型[M].上海:文学教育,2017. [14]张艳梅.边缘青春与普遍时代[J].辽宁:当代作家评论,2011(3). [15]李海霞.弱者的文学如何前行[J].北京:现代中文学刊,2012(6). [16]王宏图.成长的烦恼及其限度[J].上海:学术月刊,2016(48). [17]陈彬,陈德强.“民间信仰”的重新界说[J].陕西: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31).
|
5. 工作计划
序号 | 起讫时间 | 主要 工 作 内 容 |
1 | 2022. 11.15—2022.1.4 | 确定选题,收集资料 |
2 | 2022.1.5— 2022.3.1 | 资料索引,阅读资料,下达任务书 |
3 | 2022.3.2——2022.3.15 | 完成开题报告 |
4 | 2022.3.16——2022.3.23 | 完成论文写作提纲 |
5 | 2022.3.24——2022.4.20 | 完成论文初稿 |
6 | 2022.4.21——2022.5.20 | 完成论文修改稿 |
7 | 2022.5.21——2022.5.31 | 交定稿(2份), 指导教师审阅论文,学生知网检测 |
8 | 2022年6月初 | 老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答辩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