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世纪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中国在国际上始终坚持“和平崛起”思想,始终秉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与支持,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2019年底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威胁人类安全,目前全球正在抗击新冠疫情。重要国际事件发生表明,中国的和平崛起充满风险和挑战。历史已经证明,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根本途径是创新,技术创新尤为关键。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即将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质量已成为“新常态”下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高质量”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质量第一”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发展理念,“质量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展战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以技术创新作为主要力量,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迈步。简而言之,创新,尤其是技术创新,正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量。
当前中国在创新总量上取得的成绩是举世瞩目的,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自2011年起至今,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为世界第一,研发人员总数也居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目前已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的比重达到2.1%,超过了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国际科技论文发表量也位于世界第二位,接近美国。虽然中国科技投入和产出数量居世界前列,但质量和效率仍需提升;新技术应用、新业态蓬勃发展,但核心技术仍是短板;创新型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但整体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目前中国创新数量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由于创新质量较低,创新质量对企业效益贡献并不显著。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通过质量管理的观点,以初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及其孵化企业等不同类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找寻其共性,来探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能力提升。通过对以往文献探讨说明技术创新质量内涵, 以此提出创新质量评估模式架构, 并用技术创新持续演化发展的视角科学设计创新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以此设计问卷, 进行问卷调查与资料分析。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法,通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环境等维度开展创新质量效果、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质量成熟度的综合评价分析,通过SPSS聚类分析挖掘创新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了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质量的现状,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本文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质量能力提升的背景及意义。关键在于提出文章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本文的创新点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系统梳理以往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质量的相关研究,总结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方向。关键在于基于现有关于技术创新质量内涵的研究经验,阐述本文对技术创新质量内涵的界定。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主要从技术创新质量内涵、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质量展开了相关研究。
技术创新质量内涵方面:Haner由研究质量转向创新质量的研究,将创新质量从产出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企业创新实践运作过程质量和企业生产经营质量三个方面来阐释。Prajogo and Sohal将创新质量界定为创新带来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经营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增加率,竞争力的提升度等方面。Dian从企业角度出发,将创新质量界定为消费者满意度与企业创新性评价的总和。蔡绍洪和俞立平对技术创新质量的特征展开分析,强调技术创新质量是一个大质量概念,同时兼顾内外部两方面。创新质量不仅强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内外部信息共享交换和相关对象的往来活动,而且关注管理客户与内部创新质量水平。陈宇科等对技术创新质量含义从产出成果的技术含量水平、被顾客接受和认可的程度、对企业竞争力与经济效益的增加程度三方面来界定。
技术创新质量水平测度方面:Stefano and Clara以申请专利的质量作为测度技术创新质量的代理变量,发现劣质专利的信号作用会掩盖高质量创新者的发明成果,最终降低创新实干者的研发动力。黄苹等从专利质量角度出发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质量指数,将专利分解为覆盖范围、族大小和引证数三个指标综合分析,发明专利的覆盖范围越广、技术含量和引用频次越高,技术创新质量越高。陈强远等基于发明专利数据,从发明专利质量角度分析与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质量。舒贵彪从投入的知识与技术等资源基础,以及带来技术进步与竞争力提升的产出等两个角度构建技术创新质量测度指标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通过质量管理的观点,以不同类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找寻其共性,来探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质量能力提升。通过对以往文献探讨说明技术创新质量内涵, 以此提出创新质量评估模式架构, 并用技术创新持续演化发展的视角科学设计创新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以此设计问卷, 进行问卷调查分析。采用熵权-TOPSIS评价法,通过创新投入、创新产出以及创新环境等维度开展创新质量效果、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质量成熟度的综合评价分析,通过SPSS聚类分析挖掘创新质量发展的内在机制,了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质量的现状,促进中小企业成长。
本文研究框架图如下:
5. 参考文献
[1]蔡绍洪,俞立平.创新数量、创新质量与企业效益--来自高技术产业的实证[J].中国软科学,2017(05):30-37.
[2]陈宇科,刘蓝天.环境规制强度、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9,36(16):84-90.
[3]黄苹,蔡火娣.跨国并购对企业技术创新质变的影响研究——基于技术互补性调节分析[J].科研管理,2020,41(06):80-8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