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KOL广告的受众心理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22 03:37: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理论意义:

“意见领袖”这一概念最早可见于沃尔特李普曼的《公众舆论》一书。姚齐纳涵在 2017《原创时尚类自媒体的发展研究》中提出,KOL 的含义为关键意见领袖。这里的 KOL(Key Opinion Leader)延伸为营销学上的概念,意为在专业领域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的人,KOL 的存在可以提高消费者对某一产品的信任程度。王绪彪在《传播符号学视角下 KOL“带货”现象研究》中指出,KOL 可以指“网红大 V,或者是带有大量转化流量的人”。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KOL的数量不断增加,KOL广告作为一种新的广告形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艾美咨询发布的2021年社交及内容营销与KOL营销趋势报告显示,KOL推广是2021年广告主社会化营销的第二大重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B站KOL广告受众的接收心理,从2021年“B站百大UP主”中选取十位,分析其广告投入的特点以及受众的反馈,探索B站KOL推广的优劣,以及受众是在何种心理驱动下愿意接受B站KOL广告。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B站,作为中国年轻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以“二次元社区”起步, 具有高粘性的核心用户群体和独特的调性,内容创意性和趣味性强,激发用户的互动讨论。B站内容的精致化和娱乐化特征明显,社区氛围浓厚,用户圈层化和粘性高。B站KOL对于我国互联网服务典型细分行业广告主具有“内容共创”与“营销破圈”优势,也成为越来越多广告主投放的平台。

目前,学界关于B站的研究更多是基于文化研究的视角,研究B站特有的青年亚文化、弹幕语言、社区氛围以及与主流文化融合等方面,将B站视为广告投放渠道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集中于外部,即对其营销模式、价值及效果的分析,罕有对内部即对受众心理的研究。

王妤今(2020)以“618 种草大会”活动为例,对B站中的 KOL 营销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发现B站用户对KOL营销方式总体呈积极态度,但用户观看视频后通常不会产生直接的购买行为,在观看时关注更多的仍是视频内容本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月29日前——以论文主题为中心,收集相关资料并翻译;

2022年2月5日前——整合现有材料,构建论文大纲;

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丹阳.微博“意见领袖”与测评类广告效果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6):63-65.

[2]汤晓洁.社交平台测评广告营销策略探析——以新浪微博为例[J].中国报业,2021(16):12-13.DOI:10.13854/j.cnki.cni.2021.16.005.

[3]智颖.KOL投放,效果营销的主战场[J].中国广告,2021(08):37-3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