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动态数据融合的白酒品牌判别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8 01:41:4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白酒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蒸馏酒,是经高粱、大米、小麦、玉米和糯米等谷物为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勾兑和陈化而成的饮品。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

白酒承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以海之蓝白酒为主要研究样本,研究海之蓝白酒的二维相关紫外可见光谱。通过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研究不同批次的海之蓝白酒之间的相关性。通过使用二维相关紫外可见光谱,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获得白酒的特性。该方法可用于具有较高潜在应用价值的白酒质量控制的品牌识别。此外,该策略可为其他食品系统的质量歧视研究提供参考。

写作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传统白酒质量识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品酒师感官品评来完成(沈怡方,2006) ,另一种是利用理化分析的方法检测白酒中的特征香气成分,根据特征香气的组分、含量及比例来确定白酒的分类分级(GB/T 26760-2011;GB/T 20825-2007)。但是,这两种方法都存在缺陷,感官品尝的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它受品评师主观因素影响,品评结果不仅跟品酒师的经验和敬业程度有关,还跟品酒师感官品尝时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有关,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品尝结果不稳定,且品评结果多为文字性描述,难以对不同类别和不同等级白酒间的差异进行量化,白酒产品标准中固定且有限的感官评语只是感官质量是否合格的判据,不能满足白酒风味多样性的详细表达。理化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滴定分析检测总酸、总酯,气相色谱法来分离、鉴别特征香气成分,不同白酒所含的香气成分(如酸、酯、醇、醛、酮等)大体相同,其含量的不同构成了不同白酒风格,但是国家标准要求定量检测仅几种特征香气成分(如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

依靠这几种香气成分的含量及比例识别白酒的分级,不能科学地反映白酒的质量,且随着气相色谱技术的普及和勾兑技术发展,有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白酒利润的最大化,制作劣质白酒后,通过添加特征香气物质,利用勾兑技术进行再加工,以酒精勾兑白酒冒充粮食发酵酿造白酒(刘宏宇,2014) 。因此,目前的理化分析也很难准确的识别白酒的质量。

目前的研究方法中,指纹图谱是指通过色谱或光谱分析得到的待测组分特征图谱,因能够全面地反映白酒中组分的种类及含量信息而得到广泛应用(柯永斌等,2013)。 近年来,随着先进检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白酒的认识从宏观的色、香、味深入到微观的单组份世界(汤道文等,2010)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利用各种检测手段获取白酒的指纹图谱,并对酒类质量进行分析。目前,白酒质量鉴别研究采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气相色谱法(张晓磊等,2016;Zhao e1 al.,2018)、电子鼻(李静等,2015;蒋鼎国等,2011)、原子力显微镜(赵金松等,2014)、 红外光谱(吕海棠等,2010;陈昱等,2006)、电子舌(辛松林等,2012; Xuer al.,2017)、人工嗅觉系统(Niu e1 al.,2017)、传感器阵列(殷勇,2005)、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程言平等,2013; Jelen e1 al.,2014;Cheng er al.,2014)及荧光光谱法(Ma e1 al.,2017) 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日一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2月11日前一完成开题工作;3.2022年3月19日前一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4.2022年5月14日前一完成论文修改、重复率检查、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5.2022年5月28日前一完成答辩环节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鹤亭;苗蕾.白酒检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27):95

[2]郝恋.快速检测技术在白酒质量安全中的应用.食品安全导刊.2020年(15):19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