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2009年国家出台了《医药生物冷链物流运作规范》、《医药物流服务规范》冷链物流规范。2016年山东疫苗案、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案后,《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完善了疫苗冷链物流的管理规范和追溯办法。2018年我国新增5项对冷链物流的控温技术、冷链设备、标准、作业管理规范等的国家标准。2019年《疫苗管理法》提出国家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风险管理、全程管控、科学监管、社会共治”。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与修订表明了我国疫苗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不断完善。
研究目的:为了保证冷链疫苗的质量,解决冷链疫苗各个结点易发生的”断链“问题,做到温度的控制和可追溯,本文针对对温度存储有着极高要求的疫苗产品,使用RFID和GPS技术,对冷藏车的运输进行全面的动态监控,构建实时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减少货物在流通及储存中的变质损耗,方便信息追溯,再结合互联网技术,实现冷链供应链整 个温度“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在这些技术的结合运用基础上运用冷链监控管理平台分析构建一个疫苗冷链的主体构架图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针对对温度存储有着极高要求的疫苗产品,对疫苗冷链进行具体概述,研究分析疫苗冷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构建一个疫苗冷链的主体构架图,基于冷链疫苗的特性,研究分析冷链各主体的职责和冷链运行思路,针对不同节点的运行问题,使用RFID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冷链监控管理平台,构建实时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减少货物在流通及储存中的变质损耗,实现冷链供应链整个温度“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最终整合出解决方案,在这些技术的结合运用基础上实现疫苗冷链的正常运行,最后用企业冷链疫苗解决的成功案例来证实各种技术的可实现性,实现冷链疫苗常态化管控。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第一,文献综述法。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渠道收集整理和疫苗冷链相关的研究资料,在收集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理论研究现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整个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着重点,并对我国疫苗冷链的现状有大概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案例分析法。通过网络信息查找就疫苗冷链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以此为基础分析疫苗冷链的具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合以上分析具体企业的做法,设计疫苗冷链主体结构图,研究各主体运行存在的缺陷和各主体之间衔接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王靖宇.基于边—云协同技术的智能疫苗冷链系统架构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09):136-138.
[2]姚剑波,江俊波,陈中嵘等.疫苗冷链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展望[J].制冷技术,2021,41(05):93-99.
[3] 田茂德. 基于区块链的疫苗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山东财经大学,202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 2024-10-17至2024-11-06 启动毕业论文工作
2. 2024-11-07至2024-11-20 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