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
精噁唑禾草灵是由德国拜耳公司开发的 ACCase 抑制剂类除草剂【1】,抑制杂草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主要用于防除麦田禾本科杂草。自1988年在我国正式登记以来,以其优良的防效、较佳的安全性成为小麦田选择性防除禾本科杂草的主导除草剂。但由于该类除草剂作用靶标单一,长期单一使用其用量普遍会逐年增加,药效下降,易诱导抗性杂草的产生【4】,从而导致杂草防除失败【2】。因此,应该尽可能阻止和延缓其抗性的发生,延长这类除草剂的有效使用寿命。本研究开展长江中下游麦田主要杂草的抗药性监测及化学治理技术和农艺治理措施的研究,参照Yang的方法【7】,利用整株生物活性测定的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掌握江苏、安徽等地小麦田看麦娘、日本看麦娘、菵草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抗药性在空间及时间上的发生与发展情况,从而为生产上延缓或控制杂草对重要除草剂的抗药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对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研究目的是检测201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23个看麦娘、日本看麦娘和菵草种群对精噁唑禾草灵的敏感性水平,旨在了解该地区小麦田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分布;同时结合2013-2015年的抗性监测情况,将结果进行对比,明确其抗药性发生动态。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对2016年采集的23个禾本科杂草种群进行种子生物测定,首先将需要进行休眠的菵草放置阴凉的土壤中一个月解除休眠。然后进行整株生物活性实验,方法参照Yang的方法:在直径7cm,高5cm的塑料小碗底部平铺两层定性滤纸(Whatman #1),将20粒预先进行休眠解除的杂草种子摆放于滤纸上,加入5ml不同剂量的药液,用保鲜膜封口以确保杂草种子处于湿润状态,置于光照培养箱(浙江宁波江南仪器厂制造)内培养(光照:12h光照/12h黑暗,光密度8000lux;温度:白天20 C、夜间15 C)。14天后观察测量芽长。根据预实验结果确定各种群的处理剂量并进行正式实验,正式实验每种群设置5~6个浓度梯度和清水对照,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
试验方法参照Yang等的方法:在7cm7cm7cm的方形塑料盆钵中装入约3/4的土(pH值5.59,有机质含量1.4%),塑料盆钵自底部吸水至土壤水分饱和,分别播种已解除休眠的杂草种子,每盆播种25粒成熟饱满的种子,表面覆盖0.5cm浅土层,后放置于温室中培养(温度:白天255 C,晚上155 C,光照周期:10L/14D)。待杂草出苗整齐后,每盆定苗至15株,继续培养至杂草3~4叶期,然后用生测喷雾塔(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生产,3WPSH-500D型,圆盘直径50cm,主轴转动速度6r/min,喷头孔径0.3mm,喷雾压力0.3MPa,雾滴直径100 μm,喷头流量90 mL/min)进行茎叶喷雾处理,每种群设置5~6个浓度梯度及清水对照,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处理后放回温室继续培养,21天时测量地上部鲜重并计算各种群的ED50值。
数据处理:使用R软件的4参数log-logistic模型进行剂量反应实验的数据处理,计算各种群对药剂的抑制中剂量(ED50),拟合方程如下:
4. 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为麦田禾本科杂草对精恶唑禾草灵抗药性监测的一部分内容,这项工作在国内尚无系统性研究和报道,研究内容具有创新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 2016年7月2016年10月,完成11个看麦娘种群和日本看麦娘种群的抗性检测。
2. 2016年10月-2016年12月,完成剩余12个菵草种群抗性检测以及敏感性种群的抗性检测。
3. 2017年1月2017年4月,整理数据、撰写论文、毕业答辩.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