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高压架空输电线路的规模不断扩大,线路遭受雷击故障的概率也不断上升。
雷击故障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主要威胁之一,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构成严重挑战。
闪电回击过程十分复杂,涉及电磁场、热力学、流体力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闪电回击通道的建模是雷电防护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闪电回击通道工程模型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模型参数优化、模型适用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比分析不同闪电回击通道工程模型的优缺点,为工程实际中模型的选择和应用提供参考。
1. 主要内容
1.介绍闪电回击通道工程模型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概述闪电回击过程的基本理论。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理论分析、仿真计算、案例分析等方法,按照以下步骤开展研究:
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闪电回击通道工程模型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模型分析阶段:对几种常用的闪电回击通道工程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模型的数学基础、物理意义、适用范围、优缺点等,并比较不同模型之间的差异。
3.仿真计算阶段:利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如EMTP、PSCAD等)建立不同模型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分析模型参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系统对比分析不同闪电回击通道工程模型的优缺点,为工程实际中模型的选择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2.结合仿真计算和案例分析,研究不同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适用性,为模型的应用提供更具体的指导。
3.提出模型参数敏感性分析方法,为模型参数的合理选择和优化提供参考。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李金富, 刘之洋, 张义军, 等. 基于改进Heidler模型的雷电电磁脉冲模拟[J]. 高电压技术, 2020, 46(11): 3745-3753.
[2] 陈家松, 孟春雷, 何俊, 等. 考虑土壤电阻率的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仿真分析[J]. 高电压技术, 2021, 47(12): 4049-4057.
[3] 郑含博, 袁中, 崔翔, 等. 典型架空线路雷击电磁场分布特性研究[J]. 电工技术学报, 2021, 36(2): 268-27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