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农业保险、农业机械化以及两者之间的探究是全国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之一,首先是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的批示,农业保险与农业机械化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文件要求“优先保障‘三农’投入,调整完善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抓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落实,督促保险机构及时足额理赔”,“强化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和应用,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而农业保险包含了很多种类,包括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农机保险等,国家通过扶持农业保险来推动农业发展,2007年国家拨出10亿元的专项补贴资金来对各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提供了安全保障,2008年国家扩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适用范围,使得农业保险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江苏省在省内部分地区试行了农业机械综合保险,随着农业保险的不断创新,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更多的推动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的农业机械化迈入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发展时期,我们国家的农业生产活动与模式由传统的落后的依靠人力畜力推动农业生产转向了开始依赖机械动力促进农业生产的新的生产模式。而“十四五”时期,为了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党中央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党的工作方向,发展重心,本文也是为了探索当今农业保险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可能存在的影响。 由于全国各地农业发展水平不一,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差异较大,而东北平原是我国有名的粮仓,且面积较大,生产区较为集中,地势平缓,所以农业机械化走在了前列,本文意在研究黑龙江、吉林地区的农业保险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这也是对全国其他地区推行农业机械化与创新农业保险,并合理利用农业保险推动机械化进程提供了一些研究结论与数据。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与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农业现代化强国相比,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利用保险业的发展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其之间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大的探究空间。当今我国农业保险处于自2004年以来的新一轮的实验阶段,各方面的探索也取得了巨大成功,农业保险收入与农业保险赔付额也处于稳健上升的趋势,机械化在部分地区取得了相应成效,但面对美国这种农业现代化强国,我们还有很大距离要追赶,关于机械化的理论与农业保险的应用理论,我国要向前迈上一个台阶,丰富完善我们的农业机械化体系,建立完备的农业保险体系,深度探究之间的联系,才能有效响应十四五的要求,而本文就是进行一些与此相关的探究,为理论发展提供一些帮助,作出一份贡献。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方面研究这个问题,得出结论,将会推动农业保险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保险业对业务进行改革,不断推出新的农业保险产品,因地制宜,提升保险服务水平;也可以推动政府对于地区农业的支持,颁布政策性法规,扶持农业发展,推动农业机械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① 在查阅大量资料和自己解读的基础上,分析农业保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 ② 根据计量分析结果提出对农业保险与农业机械化综合发展的建议。 写作提纲: 一、导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四、发展现状 五、研究设计 六、实证分析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对于研究农业保险与农业机械化的情况,国内学者基本是非常肯定农业保险的发展、普及、创新给推动国内农业机械化水平带来的积极影响。[1]杨皓月,李庆华,孙会敏,杨公元(2020)他们认为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不仅仅是存在保险这一领域的,更认同的是金融与财政给机械化水平带来的正向效果,而其中包括农业信贷、农业保险、财政三个支持路径。而部分学者则是将目光聚焦在了农业互助合作保险与农业机械保险这两个险种上,[2]黄延信(2013)、[3]李冠佑(2011)认为互助合作保险能给发展农业机械化提供大力支持,可以有效防止因为农机具损毁、农机手意外伤亡而带来的损失,此险种给农民带来了可靠的安全保障,消除了农民的部分顾虑,因此大力推动了机械化的进程。[4]杨静(2017)分析了农业机械保险的现状,并为发展前景提出了些许建议,她认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是大势所趋,随着大型农业设备的使用率的提高,农民危险概率也与之上升,应该改良农业机械保险,国家提高对此领域的扶助,普及险种购买范围,从而有效为农业机械化进程保驾护航。[5]姚新胜,张彩霞,樊沙沙,任素勤(2011)也认为应该普及农业机械保险,但是他们侧重的则是保险的宣传、网点等角度,应该对农民作出一定的普及教育,提高他们购买农业机械保险的主观意愿,从而从微观角度主动配合机械化进程,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使自身的财产得到了相关的保障。同时也有部分学者从保险的角度分析了改革的可行性与前景,[6]曹宇华,谢筱琳,陈沿年,黄万曼(2020)从广西省的现状做出了相关分析,认为普及农业机械保险也可以因地制宜,合理改良保险相关内容,可以推出“保险 期货”这种全新农业保险模式,从供给方着手改革,从而提高农民投保意愿,从而推进全国各地的机械化进程。也是有学者以农机为中介方,分析农业保险这一大类对机械化的影响,[7]金绍荣,任赞杰,慕天媛(2022)等人认为农业保险是能够对农业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的阶段的递进,机械化水平的不断上升,农业经济水平也会稳步上升,他们认为在这之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了一定作用,他们也是通过了中介效应得出了这样的结论。[8]刘学伟,秦小虎(2020)认为为了有效实施农业保险,农机是重中之重,他们结合脱贫工作的要求,分析了普及农业保险的重要性,避免农机给农民带来的损失,从而在防止返贫的底线上实现机械化水平的可靠提升,这也是一个少见的思考。[9]何青华(2014)认为提高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就必须务实可靠地加强农业保险服务体系建设,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地农业保险模式及内容以及不能很好地满足未来可能出现地各种保险需求,所以保险业需要加强内容创新,打造完善的保险服务体系,实现现代保险业的服务定位的转变,即农业保险需要从原来的传统的模式向农业综合服务转变,完成体系建设。[10]周爱玲,石妍妍(2014)从河北省的省情出发,提出了农业保险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作用,因为河北省近些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带来的损失较为严重,但是可以规避损失的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相比于其他省较低,与新农村发展要求不符,所以要加强农业保险建设,提高各个环节、方面的主观积极性,从而提高河北省的农业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从而支持新农村建设政策。也有少数学者直接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11]裴文莹(2021)认为应该提高农业保险推行密度,提高保险质量,去探究农业保险对农业机械化综合的实践方式,对相关农村地区的保险风险进行必要的防护,同时配合不同地区的不同保险措施的施行,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带动区域经济。[12]程文明(2020)分析了全国各省市的面板数据,从农业保险密度与深度两方面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做出了探究,他认为农业保险深度的影响不大,密度影响较为重要,尤其对于我国东西部地区,要从这个角度出发来提高机械化程度。[13]张怡,张晓京,林昱雯(2018)等人则是从美国的现有保险体系来进行分析,结合美国农业保险发展经验,给黑龙江省这一大面积机械化地区提供发展建议,他们认为要提高相关保险技术水平,培养部分人才,结合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提高地区农民的投保意识,综合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关于此类的研究则比较倾向农业保险关于种植业的研究,[14]Vyas Shalika,Dalhaus Tobias,Kropff Martin,AggarwalPramod,Meuwissen Miranda P M.(2021)认为为了应对极端天气,提高机械化,现今保险模式缺乏结构化的综合,要对诸多农作物投保,并呼吁各国政府予以关注,加大投入,从而配合农业新发展,提高种植方面的机械化,实现可保性。[15]Ahmad Mubasher Wahab Zada,Lopamudra Mohapatra,Anupam Anand(2019)认为要分析三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分别是科学家,推广者,农民,从特别角度切入,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民财产的保护,并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 望。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2月1日前——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2月25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 杨皓月,李庆华,孙会敏,杨公元.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31省(区、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20,41(12):202-209.
[2] 黄延信.互助合作保险: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保障——陕西、湖北两省发展农机互助保险情况调查[J]. 中国保险,2013(7):11-16.DOI:10.3969/j.issn.1001-4489.2013.07.003.
[3] 黄延信,李冠佑. 互助合作保险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力保障[J]. 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10):25-2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