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0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8.7%,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而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45‰。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不断下降和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现有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国家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国家养老是由政府制定养老服务政策并保障实施的一种养老模式,但是国家养老面临着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有限的问题。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在多年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家庭养老带来的经济压力开始凸显,导致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自我养老是一种经济独立的养老模式,相较于国家养老和家庭养老,自我养老更具优势与主动性。
时间银行就是基于自我养老的概念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互助理念,时间银行(TimeBank)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Edgar S. Cahn提出的补充性货币系统发展而来的,Tucnik等将其原则简单描述为,利用时间作为一种“货币”,以承认并回报人们对他人所做的贡献。在时间银行的探索和实践中,基于时间银行“服务时间”的货币属性,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特点和智能合约确定数据块成链方式,与时间银行的运行要求具有一致性。2019年11月20日,支付宝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时间银行”,自此,南京建邺桃园居社区志愿者们可以在支付宝里存储公益时间。本文拟通过对时间银行构建思路的分析,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中的应用,并且最后能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我国的推广提出建议。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全文的基础,主要对时间银行理论、运行模式和“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相关概念进行综述和定义。第二部分则是分析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优势与其面临的问题和不足。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对传统互助养老模式和“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传统互助养老模式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区别与联系。第四部分则是以区块链在金融市场中的应用为起点,基于“时间币”的货币属性,分析时间银行运用区块链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去中心化的可行性。最后基于我国“时间银行”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时间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本文采取文献研究、理论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大数据驱动下“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研究”这一主题展开,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时间银行的运行模式,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案例分析。最后论述区块链技术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写作提纲如下: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时间银行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Edgar S. Cahn提出的补充性货币系统——“Time Dollar”发展而来的,主张以简单的数学逻辑实现时间等价的置换(Cahn,2001)。Tucnik等(2016)将其原则简单描述为,利用时间作为一种“货币”,以承认并回报人们对他人所做的贡献。在中国,时间银行被看作志愿活动的一种,即以时间作为一种凭证,来为志愿者向他人提供的服务背书,而当志愿者本人需要帮助时,储蓄的时间可换取其他志愿者的等时、等质的服务(穆光宗,1999;陈功等,2001)。王泽维(2003)进一步从服务对象视角完善了时间银行的内涵,即专门强调为老年人提供服务。
现有养老模式主要包括国家养老、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国家养老是由政府制定养老服务政策并保障实施的一种养老模式(杨云帆,2015),但是国家养老面临着资金缺口持续扩大,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有限的问题。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在多年计划生育国策的影响下,家庭养老带来的经济压力开始凸显(唐利平等,2010),导致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自我养老是一种经济独立的养老模式(陈芳等,2013),相较于国家养老和家庭养老,自我养老更具优势与主动性。时间银行就是基于自我养老的概念而提出的一种新型互助理念,与传统养老模式相比,时间银行更具经济性、平等性、互利性和循环性等特征(李海舰等,2020)。此外,Chen和Huang(2018)认为,时间银行从社区参与出发,倡导社区服务和邻里互帮互助,在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的基础上提高了社区参与感、认同感,增进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符合中国互利互惠的传统文化,适用于中国社会养老资源不足、中低收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情景。从本质上看,时间银行的出现时共享经济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创新。时间银行主要是针对用户间无形资源的共享,它运行的基础本身就是服务提供者与服务寻求者之间错位时间点的养老资源共享,通过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服务需求者提供更多选择,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Valek,2013)。时间银行设计的初衷就是应用于养老服务,其本质就是把“银行”作为时间流通的桥梁,为志愿者和需求养老服务的社区居民搭建平台,实现养老服务的供需对接(Tucnik ct al.,2016)。
因此,跨期服务时间配置和时间银行的信用形成,都离不开时间银行中的“服务时间”作为交换中介、储存和兑付的工具,这样的工具从本质上具有货币属性,基于服务时间的货币属性,区块链技术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特点和智能合约确定数据块成链方式,与时间银行的运行要求具有一致性(陈体标,2019)。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优势是去中心化,能够通过运用数据加密、时间戳、分布式共识和经济激励等手段,在节点无需互相信任的分布式系统中实现基于去中心化信用的点对点交易、协调与协作,从而为解决中心化机构普遍存在的高成本、低效率和数据存储不安全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袁勇等,2016)。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时间银行供需之间的快速匹配、运营过程的监督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大大提升了服务和监管效率(樊新华等,2019)。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进度计划(包括起讫日期、工作内容等):
1、2022.11.17-2022.11.30
与指导老师见面,讨论论文选题,确定论文写作的进度计划;
5. 参考文献
[1]陈功,杜鹏,陈谊. 关于养老“时间储蓄”的问题与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1(6)
[2]穆光宗. 建立代际互助体系走出传统养老困境[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6)
[3]王泽淮. TIME BANK 时间银行——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新形式[J].社区,2003(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