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分析:学术界对于孟称舜《娇红记》的研究滥觞已久,大多从全书的叙事手法、男女主角以及飞红的形象描写亦或是大背景下封建礼教的对自由恋爱的无情摧残来分析,有写作艺术上的特色研究,也有结合时代背景的事实分析。在聂海洋的《明代戏曲理论中的“情理观”研究》中论说了孟称舜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情理观,并且较为成熟的在《娇红记》得以体现,通过小说人物抱有的对人的本真情感的肯定,表达对封建家族对自由恋爱,自主婚姻进行压制的反对情绪,论点十分鲜明,不同于以往的学术研究。目前学界对《娇红记》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于对每个人物单方面的分析,如性格,言语,心理活动及他所代表的阶级,人物之间联系不大,单个人物的解读对小说主要事件的成因,结局的说明性不强。
目的及意义:孟称舜在《娇红记》的整体创作中,飞红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西厢记》中红娘的的成分与飞红一般,但形象却不及飞红丰厚,作者为飞红塑造了美好的外貌与讨喜的性格,甚至不输于娇娘的文才,思维敏捷,机灵直率。而对于飞红的形象塑造,目的就是为了让全书以双姝模式进行,笔者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这一特点,双姝模式在戏剧创作初期便已出现,但在《娇红记》中得以运用成熟,是戏剧创作进程的一种突破。故事前期,王申在爱情中不仅要面对来自父母的压力,飞红的有意阻挠也让他们的感情之路异常坎坷,人人都想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也应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的权力,但却在那个时代受到重重阻拦,是孟称舜对时代现实的不满,是对作者自身情理观的表现。小说中人物性格更为鲜明且具有代表性,悲剧的形成并非一日而成,悲剧成因也有主次之分,王申的犹豫,是主要原因,而王通判的悔婚直接导致王申二人奔溃,是直接原因。而各个原因之间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王申两人有着不同于世俗的爱情观,两人思想中依然有“理”的存在,申纯努力考取功名也是想求的一纸正式的婚约,而赶考之路艰难漫长,等来的,却是物是人非。本文通过对各成因之间的联系分析,解读王申二人爱情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揭示人物性格形象的丰富赠亮,对故事发展与结局的影响。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拟研究作品中各人物的性格形象与悲剧的形成原因,并对各原因进行主次拆分,探索人物性格形象在不同阶段对故事发展的影响。从人物性格形象出发,考察孟称舜对各人物的描写侧重点,结合人物表现进行简单整理,分析各个阶段故事线的主导者,通过加强飞红的形象厚度,叙述一个更为真实饱满的情感历程,进一步将双姝模式在作品中发展成熟,形成孟称舜独特的写作特征。从更深层次挖掘潜藏在情节之中的逻辑关系,原因分析是对作品悲剧结局的解读,阐述在封建时代,自由婚姻的结局总是趋向于悲情,加强文章的合理性与客观性。
预期目标:本文以《娇红记》中人物性格形象以及悲剧成因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并着重分析孟称舜对双姝写作模式的运用,以凸显作者在此类戏剧创作的独特方式。矜持与直率的碰撞,具有极大反差的人物描写对作品情节的冲撞,作为笔者对《娇红记》研究的一个新的入口。学术界对于《娇红记》是否只是“临江派”前人的承袭之作一直存在争议,因此仅为笔者大胆抛砖的鄙薄之见,却也是研究价值的集中体现。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方法:文献研究法,思维方法
步骤:第一步,确定选题;
第二步,仔细观看相关书籍,整理、阅读相关资料;
4. 参考文献
[1]吴茹芝.中国十大悲剧故事.山西新华出版社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2008.4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44
[3]乔力.元明清文言小说选.陕西:太白文艺出版社,2004,2
5. 工作计划
1 2022.11月——2022.12月 确定选题2 2022.1月——2022.2月 完成资料索引,阅读资料3 2022.2——2022.3 完成开题报告4 2022.3——2022.4 完成论文提纲6 2022.4——2022.5 完成论文初稿7 2022.5.1——2022.5.20 完成论文修改稿8 2022.5.21——2022.6.1 完成论文定稿9 2022.6.1——2022.6.10 准备论文答辩10 2022.6.10——2022.6.20 论文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