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电视剧《觉醒年代》人物论——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中心开题报告

 2023-03-10 02:21: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研究背景:

电视剧《觉醒年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优秀影视作品,从上映起就引起了高度的反响。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奖名单公布,电视剧《觉醒年代》收获三个奖项,是真正的实至名归,电视剧播出后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从紧凑严密的剧情到演员精细的人物形象,让观众真正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又盼望看到曙光的年代。剧中从《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的创办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串联起来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大事。科学与民主的大旗让死气沉沉的中国重新焕发起来,其中一群有识之士成为了推动中国发展的重要动力,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毛泽东、蔡元培等主心骨和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等新兴血液的共同努力,用知识与见解甚至是流血换来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才是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三人从相知相识再到分开,三人的观点逐渐走向新的分支。三人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看待中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始至终三人都是为了中国的发展找寻新道路而奋斗,虽然不知道前路有多坎坷,但是却一往无前地为了中国找新的航标。

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到目前对电视剧《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家国情怀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觉醒年代》创作的重要性

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编剧龙平平在《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6期发表《我为什么要写〈觉醒年代〉》一文,龙平平阐述了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所做的不可磨灭的功劳,讲述了赵世炎、邓中夏、陈延年等青年志士的存在以及重要性,讲述了选择从1915年到2021年这六年作为时间段。世界上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而国内爆发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重大事件,内忧外患的条件下,将历史还原成最高标准展现在大众视野。其中以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三人从相知相识到分手,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为基本叙述线贯穿全剧。《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在《上海广播电视研究》2021年03期发表《lt;觉醒年代gt;:拍出中国人真正的大美与大爱》文中提出(一)、创作理念:传递中国人的气质和精神。从1915年到1921年短短6年思想流变的过程 , 用讲故事的方式刻画出历史的真实性。(二)、创作美学:强调真实性的艺术表达。在剧中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三人的慷慨激昂的演讲以及多少场景与细节的刻画都尽力去还原当时的真实状态,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与思考。(三)、创作感想:“你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在历史发展推进的道路上,我们无疑是受益人。尹鸿、杨慧在《中国电视》2021年06期发表《历史与美学的统一: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法论探索——以lt;觉醒年代gt;为例》一文,文中提到《觉醒年代》不仅仅是达到了思想深度、历史深度和艺术深度的统一,更是将“历史的”与“美学的”相结合的创作。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出现,并不仅仅是为了向我们传达一段简单的历史故事,更是将历史的厚度展现在我们面前,通过陈独秀、李大钊和胡适等其他前辈的奋斗历程,向我们展示出家国情怀的深度。

二、《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的人物刻画

周建超、魏吉华在《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2期发表《新世纪以来陈独秀研究述评》,文中提到陈独秀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有不同的思想观念,虽然陈独秀前期民主思想存在着缺陷和不足曾有过错,但是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旗手,功大于过,他仍是一位伟人。任剑涛在《开放时代》2013年06期中发表《胡适与国家认同》一文,其中提到胡适回国,不仅是胡母对他与江冬秀的婚事着急,更是受到《新青年》文学革命浪潮的影响,在异国他乡对祖国有更深的思念。本刊编辑部在《北京党史》2007年03期发表《继承和发扬李大钊的精神》一文,其中明确赞扬歌颂了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学习他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顽强意志,学习他崇高的革命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李大钊所有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热血英雄。张德祥在《当代电视》2021年第5期(总第397期)中发表文章《lt;觉醒年代gt;: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春雷》,文中提到由文及人的形象塑造。从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钱玄同和沈尹默等追求新文化新道德的人物与林纾、辜鸿铭、黄侃、刘师培等“复古派”人物的文化交锋,从正面侧面反映出人物性格的共性与差异。康伟在《当代电视》2021年第5期(总第397期)中《以深刻、鲜活、丰盈的方式打开历史——电视剧lt;觉醒年代gt;观后》一文中提到不管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性格各异,但不管哪个方面的人物,都塑造得真实可信,非常具有感染力。像剧中李大钊的形象,始终是衣着朴素心有大公的学者形象,与历史中李大钊先生的形象贴合度极高。欧阳哲生在《历史研究》2009年03期发表《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以1920—1921年同人书信为中心的探讨》一文,文中多从提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人作为《新青年》的轮流编辑,与其他同仁一起开民智而挥动笔墨,而第七卷重新由陈独秀负责主编主要与当时陈离开北大有关,《新青年》八卷开始,成为了开始为中共上海发起组所主控,杂志的变动也侧面反映了三人的所行之路有了分歧和偏离。门红丽在《中国电视》2021年07期《lt;觉醒年代gt;:启蒙与革命的审美表达》一文中提到剧终,对于《新青年》的最终归宿问题,陈独秀邀请胡适、李大钊二人齐聚上海,三人前往山野间,把酒畅谈,没有了空间的拘束,三人敞开心扉,回忆初创《新青年》时的豪情,争论今后中国道路的走向,有一种江湖再见的侠气豪情。

三、《觉醒年代》所传达的家国情怀

《中国青年报》2022年2月8日第10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沈杰群在《龙平平:像创作〈觉醒年代〉一样,去写下一部作品》中提到《觉醒年代》具有思想性,在原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身上发掘出作品中要表达的历史观与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觉醒年代》受到了青年人的喜爱不仅仅是作品本身塑造人物的丰满形象,更是中国人骨子里所抹不掉的精神气。赵路平、周晗、王婷在《现代视听》2021年第2期《〈觉醒年代〉的多重审美维度分析》中提到以文化精神为主的‘软历史’描述削弱了‘硬历史’的说教感,更能在情感上完成家国想象。陈银花与陈晰儿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09期《时代与使命:lt;觉醒年代gt;的传播价值》中提到《觉醒年代》完成了红色影视传播主体和时代青年间的新型互动。年轻人通过电视剧《觉醒年代》了解到党的发展历史,将家国情怀与党史真正的融入到生活的日常中。任云高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年第5期中发表《红色影视文化对青年价值观教育的作用》文中提出《觉醒年代》同以往相同题材作品最大的不同,是从个体叙事出发,将宏大的建党历史叙述融入到真实的个体描绘之中,让党史瞬间变得鲜活生动起来,实现了思想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是加强青年价值观教育的蓝本。

以上的文献分别从电视剧《觉醒年代》中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刻画和家国情怀影响叙述研究角度,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进行了分析,都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又同时为本课题研究家国情怀提供了参考价值,本课题将在这方面做进一步的开拓,并努力得出有价值的总结和判断。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良心制作的热播剧,除了剧情的严密人物的形象刻画也生动具体。而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更是剧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人物,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要寻求一条正确的道路已是很难之事,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谁也无法确认到底谁真谁假。陈、李、胡三人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相知相识最后走到分手,三人的形象刻画不仅仅是普通的“好人”形象,更具有多面性以及个人内心的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气,不仅仅是在书本上的只言片语所描写的,而是通过电视剧的生动刻画,让大众更能身临其境的感受到这种大爱。前人不忘后事之师,在未来警醒世人。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一、绪论

二、陈李胡相知相识

(一)赫赫有名

(二)书信往来

三、陈李胡三人共性

(一)海外归来

(二)《新青年》同人编辑

(三)北大执教

四、陈李胡三人分歧

(一)问题与主义之争

(二)建党伟业

五、陈李胡家国情怀的体现

(一)国与家的选择

(二)大无畏精神

六、结语

预期目标

在对《觉醒年代》创作的背景和理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熟读相关研究,把握其中的人物形象,对其创作中三人的关系和家国情怀相结合,并结合研究界的已有成果,搜集相关资料,归纳问题,分析问题,思索《觉醒年代》创作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人的共性以及最后分手的原因和变化轨迹,并由此总结和归纳这些意识之于家国情怀影响。

在清晰梳理、深入分析、层层深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后,能够对本课题研究有较为独到的认识,能够通过文本分析和理论总结,提炼出若干有创见的看法。

熟练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比分析法、文本阐释法、总结归纳法等与本课题相关的学术研究方法,按时完成各阶段的任务,保质保量。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论文的研究课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相关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2)比较研究法

广泛而深入地阅读相关作品,认真研究陈独秀、李大钊与胡适的思想发展轨迹,将论文涉及到的多部作品中人物形象进行比较式分析。

(3)文本分析法

对相关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在论文阐释中做到文本分析与理论分析有机融合,论述不空洞、不琐碎,做到丰富扎实,有理有据。

(4)总结归纳法

通过对相关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的研读,掌握所有资料的要义,并对资料的要义做深入的总结和归纳,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拓展。

对本论文的总论点与分论点有全面的把握,能够对人物形象家国情怀做分类性分析,做到“总——分——总”等各环节的有机结合。

研究步骤:

(1)选题

与指导老师共同商讨和确定选题。在已往学习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确定本论文的具体选题,确定毕业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方向。

(2)搜集、阅读和整理资料

通过图书馆借阅书籍、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请教等多种方式,查找和搜集铁凝小说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认真细阅读,用心思考,深入分析,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论文撰写做好准备。

(3)选题论证与论文结构构思,拟写开题报告

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拟写论文提纲,对论文的内容和结构作全面考察和合理安排,对总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论文的格式等均做出统一的安排布局,科学规划论文的总体轮廓,使论文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且观点明确,层次清晰。

(4)撰写成文

在搜集资料、选择素材、确立论点、按照任务书的要求,完成开题报告之后,进入全面的论文撰写阶段。

(5)论文修改与定稿

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所撰写的论文进行反复修改,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4. 参考文献

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

[1]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03):1-31.

[2]欧阳哲生.《新青年》编辑演变之历史考辨——以1920—1921年同人书信为中心的探讨[J].历史研究,2009(03):82-104 191.

[3]钱理群.试论五四时期“人的觉醒”[J].文学评论,1989(03):5-16 159.

[4]王奇生.新文化是如何“运动”起来的——以《新青年》为视点[J].近代史研究,2007(01):21-40 158.

[5]元青.杜威的中国之行及其影响[J].近代史研究,2001(02):130-169 1.

[6]王人博.庶民的胜利——中国民主话语考论[J].中国学,2006(03):30-45.

[7]罗志田.因相近而区分:“问题与主义”之争再认识之一[J].近代史研究,2005(03):44-82 315-316.

[8]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五四前后思想文化运动与政治运动的关系[J].近代史研究,1996(04).

[9]许纪霖.“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J].近代史研究,2010(03):73-90 3.

[10]王风.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之关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1(03):75-96.

[11]章清.1920年代:思想界的分裂与中国社会的重组——对《新青年》同人“后五四时期”思想分化的追踪[J].近代史研究,2004(06):122-160 1-0.

[12]周扬.新文学运动史讲义提纲(续)[J].文学评论.1986(02):100-109.王明生.“问题与主义”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萌芽[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1-18.

[13]马以鑫.“问题与主义”之争的再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65-72.

[14]黄兴涛,张丁.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陈独秀等致胡适信札”原文整理注释[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01):25-32.

[15]龚书铎,黄兴涛.胡适与李大钊关系论[J].史学月刊,1996(01).

[16]陈思和.试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锋性[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7]卢付林.现代的召唤:走出传统伦理的困境——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五四激进文人为中心[J].中国文学研究,2009(01):93-96 101.

[18]胡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与《每周评论》[J].苏州大学学报,1995(02).

[19]徐蕾.一本杂志打开“新青年”群像——《觉醒年代》的“火”这样燃烧[J].广电时评,2021(05):20-22.

[20]刘永昶.思想的光芒照耀岁月长空——论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历史叙事[J].中国电视,2021(06):13-16.

5. 工作计划

毕业论文工作的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1、2022.10.19——2022.11.28教师指导学生选题,学生与教师确定论文选题。

2、2022.11.29——2022.1.20 学生查阅论文资料,教师下达任务书。

3、2022.1.21——2022.3.13学生完成开题报告与论文提纲框架,并于审核后定稿。

4、2022.3.14——2022.5.15学生完成论文初稿、二稿,教师指导。

5、2022.5.16——2022.5.25学生完成论文三稿、论文定稿,教师指 导,教师评阅论文,学生准备论文答辩。

6、2022.5.26——2022.6.1 上传论文、知网检测,学生完成答辩及毕业论文的后续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