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TAUT模型的南京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25 04:19:3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垃圾分类”已成为我国城乡环境治理举措,更是中国绿色发展的未来指向。为破解我国城市“垃圾围城”的问题,2000年住建部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和桂林八个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要求试点城市在法规、政策、技术和方法等方面先行先试,为在全国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创造条件。(叶岚、陈奇星,2017)但是,进行垃圾分类20年来,各个试点城市垃圾分类成果并不显著。现阶段,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但实践推展步履维艰,垃圾减量收效甚微。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在《“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然而生活垃圾分类的政策执行却困境重重,特别是相较于垃圾分类硬件建设的有序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可持续行为可谓“一波三折”、“进进退退”。

回顾我国垃圾分类实施的21年,各地先后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实践,理论研究上也产出了众多高质量成果,特别是近三年屡屡成为公共管理学科主流期刊的重要议题,但是由于居民垃圾行为的复杂性与内隐性,探讨其可持续行为的综合模型分析较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选题以“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和促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为价值导向,在把握南京市栖霞区垃圾分类实践基础上,研究按照文献综述、确定问题、分解模型、设计问卷、构建模型、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等步骤展开。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运用UTAUT模型,结合具体情况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影响因素的模型。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进行筛选分析后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因素,并探索何种治理模式能够更有效的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展,探析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机制。

(二)案例选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对垃圾分类的研究开始于1979年城建部门正式接管城市环境卫生工作,那时的学术研究主要偏重于技术层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关于垃圾分类的研究越来越多,主要集中于垃圾分类政策法规、居民垃圾分类行为、治理模式等方面。国外在垃圾分类实践方面已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相关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1.垃圾分类的政策研究。叶岚和陈奇星(2017)以上海为例,构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政策的基本分析框架,核心是以制度创新强化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以机制创新夯实公共政策的执行力,以系统思维提升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尹怀香(2015)提出要建立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配套法规、建立垃圾分类回收指导制度、以及计量收费制度、定时定点制度并且完善相应的奖惩制度;陈那波、蔡荣(2017)从政策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垃圾收费政策试点失败的原因,研究发现,试点过程中行政资源和目标的“漏斗”属性、试点的程式化和多点运作等特征消解了试点的目的和作用。此时,国外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生活垃圾限时定点的回收机制、生活垃圾收费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奖惩制度等制度,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比如韩国设立了垃圾分类奖惩制度,对不分类行为实施高额的罚款处罚,对于正确分类回收行为予以经济上的奖励。

2.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研究。对于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研究主要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研究,孙其昂等(2014)提出生活垃圾分类运作的外在机制,以政治稳定、民生建设与经济发展为行动导向,提供的是一种有关垃圾分类行为的公共行动规则,而生活垃圾分类运作的内在机制,是指诱发个体实施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因素、方法与过程。内在机制主要包括道德约束、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环境意识与态度、思维模式等,主要关注的是 “为什么要分类”以及 “要不要分类”的个体内在态度、自我决议与价值认同、风险感知等主观问题;鲁先锋(2013)基于环境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居民的个人习惯、环保意识、“经济人”理性等内在因素与法律制度、部门管理、宣传教育等外在因素对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方法

在把握南京市栖霞区垃圾分类实践基础上,研究按照文献综述、确定问题、分解模型、设计问卷、构建模型、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等步骤展开。通过文献综述,形成垃圾分类可持续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运用UTAUT模型,结合具体情况构建城市居民垃圾分类影响因素的模型,并设计调查问卷选择变量。编制调查问卷进行发放和回收,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得一手资料,进行筛选分析后用SPSS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分析影响城市居民垃圾分类行为的因素,并探索何种治理模式能够更有效的推进城市垃圾分类的开展,探析垃圾分类的可持续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智超,卢婉春生活垃圾分类政策执行的差异性研究—基于注意力视角的定性比较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20,25(05):132-142.

[2]陈那波、蔡荣.“试点”何以失败? —A 市生活垃圾“计量收费”政策试行过程研究[J].社会学研究,2017,42(02):45-52.

[3]Cai H,Treisman D. Did Government DecentralizationCause China’s Economic Miracle?. World Politics,2006,58(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