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21年2月21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正式发布。在文件第四部分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力度,全面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推进燃气下乡,支持建设安全可靠的乡村储气罐站和微管网供气系统。发展农村生物质能源。加强煤炭清洁化利用。与农村通信、道路、排水、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相比,燃气建设相对滞后。推广农村微管网供气系统,推行农村“瓶改管”、“气代煤”、“气代柴薪”工程,是建设美丽乡村、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升级乡村燃气等基础设施的重大举措,是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泰兴市燃气专项规划(2019—2030)》指出目前泰兴市的管道天然气覆盖了中心城区的大部分地区、经济开发区和城东工业园、虹桥工业园的部分地区,并已经延伸至市域内各乡镇,但镇区内各村庄还未使用上天然气,天然气供应城乡未全覆盖,这不能满足江苏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需要借助管输天然气进入泰兴的大好时机,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实现天然气供应城乡全覆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燃气下乡”是在乡村振兴节能减排背景下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农村农业种植产生的稻草、秸秆作为历史悠久的农村生活燃料,想让如今较多为老年人生活的农村放弃是较难的。而且,秸秆的处理仍然之后焚烧处理,以前是直接在田地里烧,政府管控后,就一部分扔河里,一部分回去烧锅炉。农民对低碳的理解是不够的,而且燃气,从安装、维修到使用都需要花钱,所以不如烧柴来的方便便宜。
研究问题:“燃气下乡”进程中政策执行实际影响因素。
写作提纲: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张力小(2011)认为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与普及, 作为国家能源系统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农村能源将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持续安全的能源供给是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基本保证, 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也是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有效手段。强盛(2019)认为乡村能源消费结构已经由传统方式向现代方式转变, 乡村能源利用的阶段性变化是乡村人口、家庭结构、生产方式、民众观念等经济社会因素影响的结果, 乡村能源结构改善是逐步解决乡村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发展矛盾的手段之一。邹晓琴(2019)在调研分析农村能源消费现状基础上对农村燃气市场趋势进行了研判,指出农村燃气市场发展前景是农村燃气市场需求量和消费量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占农村能源消费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上升,成为农村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宋志伟,韩意(2021)认为新能源的建设将会减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把农村的“三废”变成“三料”,实现减少空气污染、提高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减少了空气污染,为大气治理提供了保障,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推进现代主义经济社会和谐平稳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李墨,凌烈鹏(2020)提出乡村在生物质天然气和有机肥项目的援助下、协助下、帮扶下,焕发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经济提升是比较明显、直接和突出的,带动了当地农民收益的增多,也使得当地农民生活直奔小康,大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宋金(2020)认为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升级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天然气可在这一进程中发挥重要影响。产业融合涉及农业产业链延伸,涉及建设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发展精深加工、物流配送和市场营销体系,每一环节都离不开能源的参与。农产品就地初加工、水产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副产品加工以及仓储流通环节中需要的热源过去多依托煤炭。随着燃气下乡活动深入推进,天然气可通过替代煤炭成为高效热源,支撑农村三次产业沿着绿色低碳道路融合发展。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底前-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27日-2022年1月15日—完成论文第一、第二部分。
2022年1月16日-2022年1月31日—完成论文第三部分。
5. 参考文献
[1]强盛.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天然气使用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3):10-15
[2]张会萍,周靖方,赵保海.乡村振兴视阈下乡村治理的困境与出路【J】.农业经济.2019(03):9-11
[3]宋志伟,韩意.新能源配置在乡村规划中的应用【J】.农村实用技术.2021(09):124-12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