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制度设计——基于教育财政视角开题报告

 2023-02-05 14:52:1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深刻变革,其显著特征之一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大幅度扩张。

同时,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相对应的是高等教育财政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由市场经济国家兴起到转型经济国家的推进,是处在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之中的。

其演进趋势始终表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高等教育开始收取学杂费和收费标准的提高;二是私立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选题在教育财政的视角下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进行研究,通过对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的理论分析和对数据的实证研究以及将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进行国际比较,找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特征以及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如高教收费标准、方式,学生资助体系的建立,政府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以及政府资助高教的财政拨款模式等。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阶段步入大众化阶段,但办学经费不足一直是制约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

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也有所不同,除了在国家教育财政的大力支持下,也存在其他各种力量和因素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关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在制度方面也有演进,一些社会问题也逐渐显现,学界也对其进行了充分的关注和热烈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 高等教育公共性问题;2. 高等教育是否应该收费,也即高教成本的私人分担公平性及其依据;3.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机会均等;4. 高教收费与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

如韩映熊,韩云讳(2008)通过数学建模及回归分析方法,考察我国各省份人均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对高等教育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任丽禅(2011)将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探究各种类型的高教机构在大众化过程中对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所做的贡献,并对各类高教机构如何更合理公平的发展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在从学生资助和学费角度分析对高等教育入学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多是从教育机会公平角度出发,研究在收费模式下不同资助模式对贫困生入学的影响,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多采用统计的方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样本进行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月15日之前,提交开题报告。

查阅相关资料(以核心期刊中与本选题紧密相关的文章为主,不少于15篇),将其观点概括整合成#8220;国内外研究现状#8221;;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内容、基本研究方法(规范分析还是实证分析,及具体研究工具)和基本思路。

2.2022年4月15日之前,提交论文提纲和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善迈. 加强教育经济学学科建设[J]. 教育与经济,2004,(3). [2]厉以宁. 教育经济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32-38. [3]李文利. 对美国和加拿大高校学生贷款的调查研究[J]. 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2004,2(2). [4][美] D.B.约翰斯通著. 沈红,李红桃译. 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8,89. [5]吕宏伟, 李晓军. 刍议完善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7(4):61-63. [6]王守军. 新常态下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和问责机制改革[J]. 中国教育财政,2016,11(1):2-11. [7]唐祥来.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创新与发展趋势[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8]韩映雄,韩云炜.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关系的定量研究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5-37. [9]任丽婵.我国大众化以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机构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7). [10]李文利,魏新.论学生资助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3):83-89. [11]文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中资源布局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10):53-59. [12]张振刚,刘源,余传鹏.我国区域教育经费投入对各区域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5):72-77. [13]王潇潇.成本分担下财政投入对高等教育规模的影响--基于联立方程模型.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14]王处辉,彭荣础. 我国现行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政策评议[J]. 高等教育研究,2007,01:31-36. [15]杨昌锐. 教育成本分担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16]朱沙. 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 [17]曾小军. 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路径依赖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3,04:60-64. [18]张弛. 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体制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33-136. [19]闫笑非.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实施过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04:14-18 98.[20]肖琴,刘亚欣,肖磊. 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程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特区经济,2016,04:169-171.[21]卢晓东. 学分制发展与成本分担机制的精细分析(上)--新视角下学费、拨款政策的完善方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16,07:47-53.[22]时海霞. 教育公平视阈下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07:140-141.[23]卢晓东. 学分制发展与成本分担机制的精细分析(下)--新视角下学费、拨款政策的完善方向[J]. 中国高教研究,2016,08:20-26.[24]何国伟. 政府公共财政须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提供资助--基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视角[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05:12-14 24.[25]杨世忠. 论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成本的补偿与分担[J]. 中国审计评论,2016,01:12-21.[26] Patricia Jones (2001). Are educated works really more productiv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Vol. 64, No8, pp57-79.[27] Pusser, Brian (2002). Higher Education, the Emerging Market, and the public good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and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Patricia Graham and Nevzer(Ed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pp5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