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必然会带来土地开发的热潮,加速农地非农化,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度增加,形成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是特指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在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不健全条件下,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利用现行土地产权与管理制度的不足,以自身收入和资源控制最大化为目标,以城市用地规模膨胀为核心,通过土地收购和出让之间巨大的价格#8220;剪刀差#8221;,获取由地方政府自主支配、规模逐年膨胀的土地资产收益及其延伸收益,它主要被地方政府用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关的经济扩张活动,由此形成一套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收支活动与利益分配关系。从现有研究来看,土地财政在城镇化进程中是客观存在的,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有其不足之处。作为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产物,土地财政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集聚了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研究土地财政问题的现状、成因,破解其面临的两难困境,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关系;土地财政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因;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摆脱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出路。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是土地财政面临的两难困境以及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包括持续推进的困惑、直接退出的纠结、土地财政影响经济转型升级等。
写作提纲:(1)城镇化与土地财政的关系;(2)城镇化进程中土地财政的现状、面临的两难困境及其成因;(3)新型城镇化条件下摆脱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出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研究的层面过于宏观,缺少系统深入的理性观察和探讨。研究角度更多地来自于决策层的考量。研究的题目趋同于决策者关心的议题。研究类型尚未进入以理论实证型为主的理性阶段,大量的规范性、描述型研究试图#8220;论证领导正确性#8221;。刘锦(2011)通过分析导致土地财政产生的制度变迁和政府行为选择,运用计量经济模型验证理论分析结论,总体构建出一个实证性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对土地财政的成因作了深入剖析。倪维一(2010)通过对当前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收入和支出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当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指出当前的土地财政问题既是城市政府解决财政困境的无奈之举,也直接反映出当前中国在土地使用方面的制度性缺陷;同时他从完善政府相关制度的角度尝试给出解决当前土地财政困局的方案。唐在富(2012)通过对土地财政的起源、本质、风险与未来等方面的分析与探讨对中国土地财政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骆祖春(2012)构建土地财政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实证研究了地方政府间土地财政的空间标尺竞争效应与其对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土地财政与宏观经济增长、城市化以及房地产发展之间的关系;对土地财政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判断。欧胜彬、苏雪晨(2014)通过对土地财政成因的分析,指出土地财政面临的两难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杨林、刘春仙(2014)指出随着后土地财政时代的真正到来,为保障未来城镇化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应通过改良现行的土地出让批租制、土地确权、涵养税本及规范地方政府的财税金融体制等措施推进现有土地财政的及时转型,以提高城镇化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
国外研究状况:西班牙工程师Aswdra早在1867年就提出了城镇化概念。 Waley(2007)从城市管理、城市地带、城市生活空间三个层面分析得出,国家指导城市化,组织提供基础设施,通过建章立制推动发展城市化。资本为政府指导工作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建设资本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Kim(1988)探讨了21世纪韩国城市面临的四大问题:韩国首尔等城市绿化带造成的用地紧张;韩国政府未能制定并行的购房贷款制度对购房者成本的影响;城市交通问题;与城市公共设施和地方财政相关的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选择确定论文选题,听取指导老师意见。
(2)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8日,按照要求撰写开题报告,交指导老师审查后,按要求完成开题报告的修改。
(3)2022年1月19日至4月20日,收集与土地财政问题相关的资料,按照要求撰写并完成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提交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5. 参考文献
[1]刘锦.#8220;土地财政#8221;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的视角[D].广州:暨南大学,2011.
[2]倪维一.中国地方政府#8220;土地财政#8221;问题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3]唐在富.中国土地财政基本理论研究--土地财政的起源、本质、风险与未来[J].经济经纬,2012,(3).
[4]骆祖春.中国土地财政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