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政府预算监督作为政府预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政府预算管理公开化、民主化、透明化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我国政府预算改革推进得很快,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与新预算法的实行,政府预算监督机制会有什么变化,一些问题是否得到解决,是否会出现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作为财政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在学习了相关财政知识之后,以此作为毕业论文选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其原因;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对策。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结合新预算法,明确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对策。
写作提纲:(1)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现状: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监督效率低;预算审批监督形式化;预算决算监督力不足等;(2)导致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现状的原因:没有科学的编制预算;预算透明度低;预算执行约束软化;预算监督体系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等;(3)完善我国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的对策:细化预算编制;增强预算透明度;建立新型的政府预算监督机制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预算监督机制问题的研究,黎旭(2012)认为公共财政本质属性决定了政府预算监督机制必须加以完善。同时,委托代理理论也说明了政府预算接受监督的必要性。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有可能出现#8220;道德风险#8221;和#8220;逆向选择#8221;等损害本地公民利益的行为。解决的思路主要是设计激励机制和建立监督机制。文富恒(2014)认为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很多深层次的矛盾,要从财税体制改革中去寻找解决的答案。深化财税改革才能筑牢预算监督基础。袁玮、袁广达(2014)认为国家治理下的政府预算监督唯一主体是国家审计,且国家审计的唯一对象就是政府预算。也就是说,国家审计是政府预算资金监督职能的单一主体,以政府及其部门和单位为审计监督唯一指向,以政府预算经费为审计唯一内容。为此,应当建立立足政府预算监督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下的国家审计新体制。苏建华(2013)认为随着社会转型与预算管理模式不断革新,预算内部控制对健全财政监督管理环节,形成有力的约束力与规范化,将是一种必然趋势。深入研究政府预算内部控制,建立起系统化、集中化、精细化、持续化的政府预算内部控制体系,以解决预算的弱控制和软约束、低绩效、低透明的运营模式,实现由#8220;外部控制#8221;向#8220;内部控制#8221;和#8220;产出控制#8221;转移,实现#8220;大财政#8221;与#8220;小财务#8221;兼收并蓄,全面改善我国预算绩效管理,不断实现预算的民主性、透明性、可行性。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选择确定论文选题,听取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
(2)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提交指导老师审查后,按要求修改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1月19日至4月20日,收集与政府预算监督机制问题相关的资料,按照毕业论文规范化要求撰写论文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提交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表。
5. 参考文献
[1]袁玮,袁广达.立足政府预算监督为核心的国家审计体制--基于国家治理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4,(15):113-116.
[2]陈果.浅谈财政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纵横,2014,(9):259.
[3]文富恒.财税改革: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新导向[N].学习时报,2014-01-13(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