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意义
在当前经济转型时期,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一样[1-3],中国正经历着农业劳动力的快速转移过程[4];且近年来,随着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和政府对农民工流动政策的改变,农业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在不断上升[5]。在农民看来,外出打工能够赚更多的钱,他们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而不是种田。由于农民不断的析出,致使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严重。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有近三千万亩。而农业基础脆弱、农业比较效益较低的山区,耕地撂荒问题更加突显。农业是民生之本,大面积的耕地撂荒可能会使得我国本来就日益严重的耕地流失和粮食安全问题更加严峻。本次研究就在于从农户和村两个层面,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的角度研究我国目前山区耕地撂荒状况,包括在种田越来越不赚钱的背景下,农户如何配置自己家庭的劳动力,以及农户未来继续撂荒耕地的可能性和程度。
2.国内外研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文基于对云南省部分地区农户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以此研究我国目前山区耕地撂荒状况以及影响耕地撂荒的主要因素。同时通过借鉴家庭经济学理论,建立农户决策模型,并采用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的计算以及不同农户的划分两方面进行验证,展开农户耕地撂荒决策解释。最后,分析山区耕地撂荒对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根据本次研究对象及其特点,本次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是运用家庭经济学理论,建立农户决策模型,并对云南省部分地区农户进行抽样调查以验证该模型。模型将农户劳动力配置决策和土地经营决策放在统一框架中进行了分析。基本假设是:1)劳动者之间在生产力上存在差异,或在务农与务工方面存在比较优势,后者体现在务农机会成本的差异上;2)土地之间存在地租的差异。显然,这些都与现实情况符合。对以上模型进行验证,主要涉及不同类型农户务农机会成本的计算。
模型中的三个假设农户代表了三类家庭劳动力配置不同的农户类型。这与目前山区农户呈现出多样化且兼业程度较高是相符的。依据非农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可以将农户进行分类:纯农户指非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5%以下(包括5%)的农户,兼业户指非农收入占比为5%~95%(包括95%)的农户,非农就业户为非农收入占比超过95%的农户。对于以不同类型农户家庭为单位来估算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如何衔接兼业劳动力和非农劳动力,可用某个农业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用其实际外出务工工资与非农务工可能性的乘积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OC=PW
式中:OC为某个劳动力的务农机会成本(元/日),P代表该劳动力非农务工的可能性,W代表该劳动力从事非农务工的平均工资(元/日)。农户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是其家庭劳动力成员务农机会成本的平均值。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可能性的因素很多,但是劳动力非农就业天数占其总劳动天数的比例基本能反映该劳动力非农务工的可能性。因此某劳动力非农务工的可能性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P=di/D
式中:di为该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天数,D为该劳动力一年内的总劳动天数。考虑到劳动力的休憩等时间,劳动力一年的总劳动天数按300天计算;如果劳动力非农务工时间超过300天,则定义其非农务工的可能性为1,即P=1。
2.技术路线图
山区耕地撂荒的现状及成因 云南省部分地区农户抽样调查 |
材料与研究方法 |
结果与分析
政策建议
3.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制定确定研究课题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收集相关研究文献,文献资料包括山区耕地撂荒和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的撰写,确定研究课题为基于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的山区耕地撂荒的分析。
第二阶段:研究设计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①确定论文题目(题目为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对山区耕地撂荒的影响);②概念假设操作化:首先在家庭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建立农户决策模型,然后利用不同类型农户务农机会成本的计算再操作化为具体变量;③抽样调查问卷设计:在此阶段根据调查和研究的对象进行调查问卷的设计;④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初稿,制定时间进度计划,进行试调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问卷的修改定稿。
第三阶段:收集资料阶段:
调查开始之前,将进行调查个案的选取和联系工作,确保调查的顺利进行。调查对象和时间确定后进行正式的调查,调查过程中,严格按照调查问卷的设计进行,确保调查质量达标,为后续的论文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四阶段:资料分析和论文撰写阶段:
整理调查资料,对不清楚的问题需要重新进行调查,进行论文的撰写。
4.可行性分析
主观方面:研究者掌握基本的研究分析能力;曾参与过社会调查,具有一定的调查经验和能力;对于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研的展开完全能够胜任;在材料的分析和论文的撰写方面,也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老师悉心指导,必将可以保证研究的顺利完成。
客观方面:本次调查选择云南省部分地区,调查地点位于研究者家乡,具有可行性;研究者利用寒假进行调研,并根据当地居民提供的信息掌握撂荒状况在云南的大致分布情况,调查对象容易找到。
4. 研究创新点
第一,目前学术界对山区耕地撂荒的研究并不充分,本文将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这一概念引入到山区耕地撂荒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第二,从研究目的上看,本文一方面致力于丰富山区耕地撂荒和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的研究,同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劳动力务农机会成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对山区耕地撂荒存在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进行文献收集,完成文献综述;
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进行文献回顾,申报论文选题;
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完成开题报告,并设计研究过程及完成调查问卷的设计;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