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青藤碱是从传统中药青风藤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青藤碱具有抗炎、镇痛、免疫抑制、促组胺释放等活性,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青藤碱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在临床使用中因其半衰期短,所以用药剂量大,易引起胃部不适,且具有释放组胺导致皮疹和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副作用。青藤碱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光热易分解,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化学方法进行修饰。目前对青藤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制备、药理作用和分析手段方面,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较少,导致无法对青藤碱进行更深的研究。因此,针对青藤碱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发现新型的抗炎活性分子是当今青藤碱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历史悠久。近年来青藤碱的研究取得许多可喜的结果。已经用于临床的制剂有注射剂、片剂、胶囊和贴剂等。但是青藤碱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和自身的毒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以青藤碱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的修饰与改造,有可能得到新的抗炎物质,从而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开辟新道路。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对青藤碱构效关系的深入研究,低毒、高效的青藤碱类似物将被陆续发现,可以进一步推动青藤碱的深入研究,使青藤碱能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2. 文献综述
青藤碱及其类似物的研究进展
摘要:青藤碱(Sinomenine,SN)是提取自青风藤的生物碱,既往的研究表明SN具有抗炎、镇痛、抗风湿、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生物半衰期短,因此临床使用中因为用药剂量大,引起胃肠道不适,具有释放组胺而致皮疹等副作用,并且对光、热也不稳定,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化学方法改变其刺激性和不稳定性。目前青藤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取工艺,抗炎机制和分析方法方面,但对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针对青藤碱的结构改造,发现新型抗炎活性分子是目前的研究重点。
1.青藤碱的药理作用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案:
青藤碱属于吗啡喃类化合物,骨架主要由A、B、C、D四个环组成。其中,A环是苯环,B环是与A环相连接的半椅式六元环,C环是与B环相连的具有共轭不饱和酮结构的六元环,D环是含氮椅式六元环.
4. 工作计划
实验初期(2月底~3月初)查阅、分析文献,完成开题报告。
3月~4月初进行化合物A的合成:
5. 难点与创新点
青藤碱的结构修饰,之前有报道在C环进行修饰,结果表明7,8位双键还原产物对小鼠镇痛作用较好,但对A环的结构修饰目前来看并不多。因此可以以青藤碱为先导化合物通过对其A环进行酯化和醚化反应,得到新的化合物。
上述两种化合物的合成可以有不同的几种方法,通过尝试多种合成途径,并对它们进行结构修饰,最终会选择最简易,可行的方法,使青藤碱的结构修饰更加简单化。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