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保罗奥斯是美国当代最具原创性的小说家之一,他于1987年发表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其中包括《玻璃城》、《幽灵》和《锁闭的房间》三部中篇小说。
不同于传统的侦探小说,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借助反侦探小说模式,采用娴熟的后现代叙事技巧,在小说中构建出一个非理性的、破碎的、废墟状的战后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纽约成为了世界金融和文化的中心。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内容:一、引言:保罗奥斯特于1987发表的成名作《纽约三部曲》,《纽约三部曲》主要包括《玻璃城》《幽灵》和《封闭的屋子》。
保罗奥斯特以故事发生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表现出了故事的主人公无法被人理解,内心深处的落寞和有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迷失状态。
虽然在小说作品中,很少有直接表达出孤独,幽闭,迷失的情感的句子,但是小说的故事内容却处处充满了低沉的情绪。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论文以文献综合研究法、交叉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
研究步骤:1、选题:在教师指导下初步选定题目为:孤独、幽闭与迷失——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解读搜集与阅读整理资料:2搜集国内外关于《纽约三部曲》的研究资料,整理出不同学者对《纽约三部曲》大致研究方向是什么。
确定研究方向:确立论文创作的中心思想。
4. 参考文献
[1](美) 奥斯特.孤独及其所创造的[M]. Btr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2]马娟.反侦探小说和后现代叙事[D].三峡大学,2018.[3](法) 萨特.存在与虚无[M]. 陈宜良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4.[4](美)罗洛梅.人的自我寻求[M]. 郭本禹 方红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5]李志斌.漂泊与追寻[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刘启君.颠覆侦探小说——论保罗奥斯特的《纽约三部曲》[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06)[7]李伟.《纽约三部曲》的后现代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8]蒋承勇著.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9]游南醇.身份的迷失与探寻——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身份主题.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10]惠雪.保罗奥斯特作品的“追寻”主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 2018[11]郭文丽.保罗奥斯特小说自我身份书写研究[D]..扬州大学 2014[12]崔丹.迷离的情节中迷宫偶然与死亡一论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叙事艺术[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5(02)[13]冉倩苹.《纽约三部曲》中身份追寻与迷失的无限循环[D].兰州大学,2014[14]张莹.论《纽约三部曲》对传统侦探小说的颠覆[D].辽宁大学,2012[15]宋瑞雪.保罗奥斯特《纽约三部曲》的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16]刘建华.逆悖于传统保罗奥斯特玄学侦探小说《纽约三部曲》研究[J].品牌, 2015(04)
5. 工作计划
1、 1——2周,完成开题报告2、 3——4周,完成论文写作提纲3、 5——10周,完成论文初稿4、 10——12周,完成论文修改稿5、 13——15周,完成定稿6、 16——17周,答辩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