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啃小族”现象探析——以“小网红”佩琪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07 01:12: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时代的迅速发展,不少父母受到经济利益的诱惑,在网络直播平台依靠孩子获得关注度和收益,导致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年纪较小的“主播”。

本文想研究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且在互联网构建的拟态环境中,如何引导未成年人和父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提高媒介素养,从而减少对此类相关的互联网不良风气提出相关策略,同时丰富该现象对媒介素养影响的相关理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主要以传播学、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啃小族”这类群体景和原因及其本质,同时对这个现象进行传播者和受众心理的分析,最后表达对这类现象的思考,并从多个角度即政策、受众、传播者及平台提出相关策略。

拟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抖音、快手、皮皮虾等自媒体平台的火爆涌现出大量的晒娃主播和博主,其爆火的背后也引起社会对这些“啃小族”的注意,但是由于“啃小族”这个概念比较新颖,国内的相关具体研究较少。较为系统的研究表现为以下几类:

2020年11月王静在学术期刊《决策探索(上)》中,着重从法律的角度指责这些不称职的父母,把孩子当作赚钱的“工具”,危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并且就此类现象从立法、监护人、平台监督等角度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2019年雷文宣在《传播与版权》发表的《加强对猎奇类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的治理》中指出出现儿童网红现象是由受众的猎奇类心理衍生的,更侧重在猎奇类网络直播参与者的心理探究并对此提出加强网络监管的策略,对于“啃小族”的概念并不明确提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拟采用内容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法来研究。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收集涉及“儿童直播”的视频并对内容进行信息量和变化的分析,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关于受众心理的信息。最后整理收集来的信息结合理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此外,在本篇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将阅读相关论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勤于思考,多方面搜集相关材料,及时与导师取得联系和沟通,听取导师的相关建议做出修改

5. 参考文献

[1]李路.《爸爸去哪儿》受众心理分析——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J].新媒体研究,2016,2(10):14-15.

[2]曲俊燕. 未成年网红与“啃小族”[N]. 中国青年报,2020-12-02(007).

[3]雷文宣.加强对猎奇类网络直播伦理失范的治理[J].传播与版权,2019(11):164-16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