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etorical Representation of Peoples Ecological Livelihood Discourse of Contemporary China: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开题报告

 2024-01-09 01:41:1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种类似的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它不仅是一种文体的修辞表达,更是人们认知思考方式的一部分。近年来,隐喻在政治文献,领导人演讲等方面的运用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取得了辉煌成就。因此,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两卷)为代表的当代中国生态民生话语的研究也成为热点。这一研究有助于让世界更为客观、直接地了解中国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内政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以及揭示和传播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的执政思想及其中国形象建构。

目前,研究关于当代中国生态民生话语的成果比较丰富,视角多样,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视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因此本研究 将搜集十八大以来的当代中国生态民生建设话语,创建语料库,同时创建另外两个阶段的民生发展话语语料库,对两个语料库的语料进行加工标注,从概念隐喻视角进行对比研究,并开展对比分析和讨论。试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当代中国生态民生话语中概念隐喻的分布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与另一时期相比有何异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基于语料库的修辞表征分析

(2)对比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Charteris-Black,J. 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nalysis [M]. Hampshire Palgrave Meamillan, 2004: 38-4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