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Chinese Culture from Different Adaptations of the Movie The Painted Veil开题报告

 2023-10-23 01:26:2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面纱》作为英国现代小说作家毛姆(WSomerset Maugham)剖析人性的三大力作之一,在1925 年出版之初就颇受读者欢迎,它的内容关乎爱、幻灭、生死、背叛、别离。1934年《面纱》被搬上银幕。2006年,经过编剧罗恩内斯万尼尔的改编和创造,《面纱》再次被搬上荧幕,并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奖”。近些年,文学界及影视界对电影《面纱》的研究不太深入。《lt;面纱gt;的东方异域情调》根据巴柔的异域情调的固定书写模式——空间的断裂、戏剧化、性感化,论述中美合拍的影片《面纱》背后浸润的自 19 世纪绵延至今的、以往好莱坞影片中所特有的“东方主义”元素和西方身份叙事。麦新的文章《面纱下的中国形象——从跨文化解读电影lt;面纱gt;中的中国形象》,从跨文化的角度探讨电影《面纱》中对中国形象的美化和丑化,反映西方作为注视者打量中国人的不同目光,从中看到的这个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从而更好地获得反思。

不同于上述文章的立意与研究重点,本文从影片到影片。从影片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电影《面纱》1934年和2006年版中的中国文化形象的异同,把握各自的特征,从而深入理解影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文从影片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两部同名电影中中国文化形象的异同。通过分析,把握各自的特征,从而深入理解影视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一、纵向比较:研究1934年版和2006年版电影《面纱》中的中国文化,就是研究美国对中国文化的观念演变史。本论文利用纵向比较的方法,分析电影中中国文化元素变动的原因,剖析其背后包含的电影改编规律和改编中形成的意识形态话语。

二、跨文化、跨学科综合: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涉及政治学、历史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和理论,需要从多种视域、多种理论中考察研究。本论文以跨文化形象学为主要理论依据,吸收借鉴话语理论、后殖民理论等多种理论,进行论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 Andrew, Dudley. Concepts in Film Theory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4.

[2] Asheim, Lester. From Book to Film: Summary[J]. The Quarterly of Film Radio and Television, 1952, (3): 58-7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10-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