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刘道英和朱明生(2019)的调查,2006年以前,国内关于《西游记》翻译的研究仅有几篇。2007年以来,研究报告逐年增多,质量也逐步提高。由此看来而国内对于英译研究则起步相对较晚。针对两个英译本的探讨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英译本的传播研究。研究包括英译本的传播者及传播内容(朱明胜 2016)、《西游记》英译本在英美的文化传播(王镇2018)以及海外传播研究(余承法,郑剑委 2021)等,这类研究旨在厘清英译本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脉络。2)单一译本评析。其中,针对Jenner译本的讨论涉及人物名称英译(李彩琴 2011)、叠音拟声词英译(朱湘华 2011)、宗教文化信息缺失(李宗强,高宏 2015)。针对余国藩译文的讨论涉及西方修辞学认同论对英译典籍受众意识的观照(李文婷 2016)。3)两个译本的对比评析。探讨的话题包括汉语叠字诗词英译(刘泽权,张丹丹 2012)、俗语英译(彭婧珞2014)、文化内容的翻译(亓燕燕 2016)、汉译梵词的英译(王镇 2017)。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搜集和整理《西游记》的两个英译本展开数据对比分析。选取的译本为詹纳尔、余国藩译本。运用语料库手段,采用 Biber(1988,1989)创立的多维分析法(MF/MD),借助MAT软件,分析两个译本的语域变异情况。
研究目标:对比分析《西游记》两个英译本间语域特征的拟合度以及语域变异情况,找出导致各译本在不同语域维度上出现差异的原因,探讨这些维度差异反映出的译者翻译风格。
解决的关键问题:立足于英汉语言特点,借助语料库手段,探讨译者的语言风格及翻译策略。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了解《西游记》两个译本的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语言特点;搜集整理《西游记》的两个译本,使用MAT软件处理数据,对比各译本的维度分数和语域特征。
技术路线:
1.搜集资料:查阅学校图书馆、网络和期刊著作等相关资料,整理数据,研究分析,确立研究方向。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1.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英语写作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
2.通过前期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了解并较好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及流程。
3.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与该课题相关的内容;搜集《西游记》不同的英译本。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英汉谚语的不对等现象及其翻译策略开题报告
- 从翻译历史观看葛浩文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英译开题报告
- 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国大片片名翻译开题报告
- 近十年国内政治翻译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开题报告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美妆品牌名称零翻译分析开题报告
- 论林纾小说翻译中的豪杰译现象——以《黑奴吁天录》及《巴黎茶花女遗事》为例开题报告
- 建筑工程英语学习策略初探Learning Strategies for Building Engineering English开题报告
- 《加勒比海盗》:场景构建出的不完美Scene Construction of Imperfection: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开题报告
- 宗教感觉的开花结果:艾略特信仰改变前后 Flowering of Religious Sense: Before and After T.S. Eliot’s Conversion开题报告
- 浅谈中美贸易战中各自英文用语的不同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