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大豆原产我国主产于东北地区。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最常用来做各豆制品、榨取豆油、 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作为我们喜欢的食物之一,大豆生长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影响,生物胁迫是主要有病害和虫害所施加的,虫害如包囊线虫病、大豆卷叶螟、大造桥虫 、斜纹夜蛾等。在中国南方危害大豆的重要食叶性害虫是斜纹夜蛾、豆卷叶螟和大造桥虫。 大豆的抗虫性是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不同年份间材料的抗性表现不同, 因而依据表现型进行大豆抗虫育种难度较大。如果能够找到与抗虫性状相关的主效QTL, 再利用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将会大大提高选择的精度和效率。 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数量性状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QTL 定位就是通过寻找其与分子标记间的连锁关系,利用分子标记将控制数量性状的QTL 定位在相应的遗传图谱上。刘华和王慧等曾经在皖82-178通山薄皮黄豆甲组合衍生的RIL 群体中定位到一个抗性QTL, 位于wt11 连锁群的Satt331-BE801128 间。Rector,Terry 等和Narvel 等先后利用不同的作图群体定位了25 个与大豆抗玉米穗螟有关的QTL, 其中4个位于D1b 连锁群上, 5 个位于H 连锁群上, 4 个位于M 连锁群上。王慧等采用单标记分析法找到3 个与大豆抗斜纹夜蛾QTL 有关的分子标记。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根据喂养的幼虫重、幼虫历期、蛹重、蛹历期为指标利用连锁分析进行抗虫QTL定位,获得与抗虫性状相关的主效QTL为大豆抗虫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可选择的标记。提高大豆抗虫选择的精度和效率。
以重组自交群体186个株系为材料,采用室内生物学鉴定的方法以幼虫重、幼虫历期、蛹重、蛹历期为指标,通过对幼虫重、幼虫历期、蛹重、蛹历期和分子标记的连锁关系分析定位抗虫QTL。
利用连锁分析定位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的基因或位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SSR 分析。利用软件Mapmaker/EXP3.0 分析分子标记间的连锁, 构建分子遗传图谱。应用QTL Cartographer V.2.5 分析大豆抗虫相关QTL。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ompositeinterval mapping, CIM ), 取LOD=2.5 为QTL 存在的阈值。walk speed = 0.5 cM, 采用模型6 分析。 技术路线见图片
|
4. 研究创新点
采取室内养虫,幼虫重、幼虫历期、蛹重、蛹历期作为大豆抗虫性的指标,并且利用近几年来在植物上应用得成熟的方法QTL定位进行对大豆虫性基因的鉴定,可以更加科学有效地找到目的基因位点。从而为大豆抗虫育种提供新的抗性基因资源。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6月-7月:网室种植大豆材料;
2013年8月-9月:利用大田已种的大豆科丰1号186份材料的叶片室内养虫,每个材料对应叶片饲喂对应编号的虫,记录相关数据;
2013年9月-10月:田间数据整理与分析;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