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教育思想已经不满足于现状。处于初中阶段的教育正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更新教育理念显得尤为关键。在这个充满希望的21世纪,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时代进步对教育的新要求,是祖国繁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年强则国强,教育是我国完成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在此之际,推动素质教育的使命是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江泽民总书记强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发展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关乎着祖国的未来,如何将人口负担转换为人力资源优势,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当前的应试教育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取代,其存在的消极作用例如局限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等方面仍存在。这些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更是将国民素质提高的任务提高了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现代社会,新的知识以及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究其一生也只能学到有限的知识,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研究表明极大部分的知识是通过离开学校后取得的,说明学习最大的意义在于培养自学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能力培养,因此必须重视素质教育在课堂上的作用。
研究目的和意义:素质教育是指全面推进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开展课堂教学,而物理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两者高度契合。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本研究根据初三物理课堂上开展素质教育的案例,通过对比物理课堂上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得出物理教学与素质教育的契合性,以及素质教育与物理教学之间的双向促进关系。结合物理发展史上的人物和科学史料,总结和讨论出素质教育在物理课堂上开展所面临的难题以及前人是如何应对的,再得出相关启示来展望未来素质教育在物理课堂上的开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熟悉初三物理教学内容。
(2)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熟悉初三物理内容、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等相关知识,理清物理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及素质教育的研究现状,学习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知识,获取素质教育产生的背景和意义等相关研究信息,为研究初三物理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提供思路和参考。
(2)案例分析法:通过对现有的案例研究进行分析,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全面多方位的研究,得出更为具体贴切的结论,并从具体内容深入剖析,得出本论文研究的优缺点及意义。
4. 参考文献
[1]胡玉莲.指向初中物理模型建构的教学初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1,50(17):1-3. [2]曹志超.浅析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模型构建[J].考试周刊,2020(16):120-121. [3]袁媛.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及其培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