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据残疾人第二次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其中约有858万有劳动能力且达到劳动年龄的残疾人没有实现就业,同时每年还将以30万人左右的残疾人劳动力在增长,可见残疾人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
然而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基础薄弱,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上岗就业。对于残疾人来说,只有良好的就业才能获得经济收入来维持其基本生活,进而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但我国处在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期,市场竞争剧烈,那些素质和技能差的健全人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被迫下岗,更何况是残疾人呢?尽管国家有出台一些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执行过程非常困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就业歧视问题。雇主对残疾人缺陷的排斥使得残疾人群体在生活的各方面都受到影响,整个残疾人群体处于就业困境中。由此可见,就业对残疾人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却是长期处在被排斥的环境中,给他们正常就业设置了重重障碍。
因而在社会排斥理论视角下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从社会排斥理论视角出发,从观念维度、制度维度和资源维度研究社会排斥对残疾人就业的破坏,是从哪些方面作用于残疾人,又是如何作用于残疾人,从而残疾人处在就业困境中。最后通过优势视角更好的解构社会排斥系统,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借鉴。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残疾人是社会上不可忽视的特殊弱势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基础薄弱,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残疾人就业困境。近年来,尽管政府以及残联通过各种方式,在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方面取得一定效果,但由于残疾人的身状况参差不齐、受歧视等不良因素的影响,残疾人整体就业形势仍较为严峻。因而探索社会排斥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对促进残疾人就业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运通过社会排斥视角来分析残疾人就业中遇到的制度排斥、资源排斥和观念排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希望能为完善残疾人就业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为政府和社会完善残疾人的就业机制提供帮助。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的重要组成成员,其就业问题备受关注。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关注最早起源于西方各国政府对战后残疾士兵给予生活保障,后来演变成通过促进就业形式使残疾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我国在残疾人就业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晚,但随着我国残疾人就业困境问题的不断突出,学者在残疾人就业困境成因及对策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残疾人就业现状方面:龚洲伟论述我国残疾人整体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稳定性差,在许多行业中遭受排斥等不理想现状,在法律层面上揭示对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责任,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想扭转残疾人的就业现状首先必须完善残疾人就业相关的法律,使残疾人在就业中得到明确的法律规范保护。
在残疾人就业困境方面:许洁明指出政府对残疾人就业政策重视程度不够及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是造成残疾人就业困境的主要原因。提出政府应该把残疾人工作重点放在按比例就业上,在残疾人参与就业竞争的过程中提供一些特殊保护等,解除残疾人就业困境,使残疾人就业保护政策可以真正惠及每位残疾者。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来完成此课题。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了解我国残疾人就业在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及实施政策的等。
通过比较分析法对获取的相关单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使对残疾人就业有基本了解和提供数据支持。
5. 参考文献
[1]许琳. 残疾人就业难与残疾人就业促进政策的完善[M].西北大学报,2010.
[2]肖卫宏.困境与出路:对我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9):16-17.
[3]张垠.对连云港市残疾人就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2009(13 ): 11-1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