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间张定宇的党媒形象建构——基于《人民日报》微博的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2023-02-07 0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网络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其中网民使用微博人数达2.90亿,使用微博频率为42.5%,由此可见微博在当下社会的重要地位。

因此,很多传统的主流媒体都顺应时代潮流的在新媒体领域开辟了新的发展平台。《人民日报》作为我国党报第一媒体,代表官方舆论场的声音,于2012年7月21日入驻民间舆论场,这对于打通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人民日报》微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宣传窗口,以“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为目标定位,以“参与、沟通、记录时代”为责任使命,关注社会热点,回应公众关切。在新冠疫情期间,微博凭借其自身信息获取方式的便捷性、话语格局平民化等特点在该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民间舆论场,而作为党和人民喉舌代表舆论大方向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在相关报道中发声。特别是对典型人物的报道,在受众群中形成了很大的影响。《人民日报》微博对张定宇医生形象的报道共有45篇,对其形象的塑造从身患重病却依旧奋战前线的抗疫医护人员,到医之大者为国为民的人民英雄,可见媒介对人物形象的建构作用尤为重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主要针对此次新冠肺炎期间,主流媒体《人民日报》官博对抗疫一线人员——张定宇的形象建构分析。将通过对《人民日报》微博平台对该人物的报道中,使用内容分析,设置:报道形式、报道篇幅、评论数量、热搜登榜次数、报道倾向、被转发次数等多个变量,对张定宇的形象进行深入的分析。还将对党媒《人民日报》微博平台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报道进行抽样调查,选取疫情期间的多篇人物报道,从:典型人物的职业与身份、性别、报道方式、展现的精神等多个维度去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党媒是如何结合时代特点对人物进行塑造的?从而分析《人民日报》微博在今后的对典型人物报道中的创新路径。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学界针对党媒的相关研究并不集中,主要分散在网络舆论引导研究和党媒微博的传播研究两大课题内。在国外学者都对主流媒体在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上账号的传播进行研究,国外学界中并没有中国学术界所对应的“党媒”,主流媒体和政府部门的社交媒体账号承担了党媒的大部分信息传播功能。

美国是互联网的发源地,互联网发展水平较为发达成熟。社交媒体以其开放、快捷、互动的传播特性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体,受到美国政府机构与领导人、新闻机构的高度重视,并在公共事务中得以应用。政府机构与领导人、主流新闻机构的社交媒体账号承担着多数的舆论管理、信息传播功能。美国学者对于主流媒体社交媒体的研究集中在主流媒体社交媒体账号的运营和发展状况,对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在特定事件、行业发展等中的行为和影响研究,主流媒体社交媒体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等层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5日-2022年11月20日,查阅文献资料,明确选题;

2022年11月22日-2022年12月11日,编写论文提纲,撰写开题报告,进行开题;

2022年12月13日-2022年12月25日,进一步查找资料,做相关调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刘媛媛.《人民日报》微博对突发事件的传播分析——以对雅安地震的传播为例[D]. 天津师范大学, 2014.

[2]蔡怡文.传统纸媒微博运营的新探索——以《人民日报》新浪官方微博为例[J].传媒观察,2013(01):24-25.

[3]江山,刘新.媒介建构下的“医生”形象——以《新京报》“医生”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4):56-57.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